隨著陳望的分析結束,氣氛一度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知道,戰略這種事情,說的再合理,也最終需要代表統帥部的顧長官拍板,才能算數。
而顧同的目光在眾人之間掃過一圈後,居然十分爽快的,直接同意了他的建議。
直到這個時候,李仁,湯伯,陳望等人才反應過來,這原來是個“欲開窗,掀屋頂”的把戲!
陳望麵上不顯露,心裡卻著實冷笑了一聲。
從顧同略微有些欲蓋彌彰的態度中,他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事情遠沒有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顧同所代表的統帥部,恐怕根本沒有那麼急迫想要進行北伐,隻不過需要表現出那麼一副樣子嚇唬各方罷了。
事實上,北伐雖然在戰略上看似迫在眉睫,意義重大。
但從更深層的政治和軍事考量來看,統帥部應該並不急於直接展開一場大規模的軍事進攻。
顯然,顧同不過是想通過這樣一個“可能的軍事行動”,引發大家的緊張和討論,從而更好地操控局勢,左右這場眾多地方軍參與的軍事會議走向。
此時,不隻是陳望,李仁和湯伯等人也回過味來了,明白了統帥部的真正意圖:並不在於立即打贏一場北伐戰,而是在政治博弈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統帥部或許早已經意識到,華夏的軍事力量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戰果,但若真的在此時全麵北上進攻日軍,局麵將變得非常複雜。
首先,日軍的防線並非輕鬆可以突破,尤其是在黃河以北,日軍的現存兵力,依然十分龐大。
其次,當前的國際局勢,正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特彆是美英等國的態度,他們對華日戰爭的支持,早已出現了動搖。
但問題是,華夏是否能真正取得國際支持,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因此,顧同提出的“北伐”計劃,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展示和施壓手段。
否則,無論是李仁,還是湯伯,都會討價還價,甚至就是陳望,也會為自己的前途,好好考慮。
而現在,當顧同提出了一個有可能,但確實頗為離譜的要求後,他們就真的急了。
畢竟,統帥部不是乾不出這樣的荒唐事情,這才是他們不敢賭的原因!
這一點,顧同當然也是深諳其道,他在各方的眼皮底下,巧妙地展示出一種“急迫”的姿態,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籌碼。
他從不急於表態,而是通過不斷向下施壓,來測試各方的底線,讓其他各方都為自己的利益重新盤算。
無論是李仁、湯伯,還是陳望,麵對這樣一個複雜的局勢,都不得不為自己尋找更合適的應對策略。
因此,當顧同宣布暫時同意陳望的建議——“北守南攻”時,大家瞬間就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正如陳望所預料的,顧同的這一“讓步”,其實更像是一場局部的政治操作。
真正的決策並未到來,大家隻不過是被他巧妙地引導進入了一個自覺的框架之中,未來的政治局勢,依然充滿了變數。
這就是內鬥不斷,派係林立的國府,小鬼子剛剛被打跑,內部就已經開始相互挖坑算計了!
而此刻,陳望低頭若有所思,突然想起了戰局的另一端——日軍。
雖然北伐暫時被擱置,但局勢依然在變化,日軍在華北的主力現在已然退至黃河以北,給華夏軍隊提供了休整的機會。
而在國際上,隨著華夏不斷獲得更多的外交支持,日方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他們勢必很快就會做出反擊。
在會議結束之後,慶功宴隨即開始。
在場的諸位都暫時放下了心中的彎彎繞繞,所有的將領和官員們都滿懷欣喜地慶祝著勝利,熱烈的氛圍一直持續到夜深。
作為此戰的最大功臣,陳望受到了極大的熱情和追捧。
不過,儘管宴會的氣氛熱烈非常,但他始終保持著一份冷靜。
酒足飯飽後,宴會逐漸進入尾聲,賓客們逐漸散去,陳望和顧同也在一大群警衛軍官的護送下離場了,兩人邊走邊談。
“陳軍長,關於你們陳家的盤尼西林,我聽說那藥確實有效?”
顧同臉上帶著一絲酒意,聲音卻是異常的清明,語氣沒有絲毫的遲疑,仿佛早已知道陳家在這個領域的布局。
陳望聞言,也不打算遮掩,從善如流地點了點頭,回答道:
“確實,顧長官,盤尼西林對於傷口消炎,確實有奇效。
這種藥在殺菌抗感染方麵的效果已經得到了國外醫院的臨床驗證,在傷口感染和傷病的防治上,效果尤為顯著。
對於我們軍隊的傷員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良藥,甚至對於世界來說,也是一大福音!”
顧同聽罷,眼睛微微一亮,看起來頗為感興趣:
“看來我聽到的消息沒錯,這確實是個好藥,統帥部對此也十分重視。
聽說,現在你父親那邊已經和各方,都談得差不多了,國內這邊,統帥部部也會儘可能地給予最大的便利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