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最終順利達成,顧同和陳望在美利堅和英吉利之外,成功爭取到了法國有限的軍備援助,儘管數量不多,但對於當前的華夏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戰略價值。
最重要的是,法蘭西已經承諾在華夏防禦中南半島的安全問題上,提供支持,並開始為華夏提供一定的資源保障。
顧同和陳望在這場外交博弈中表現得遊刃有餘,收獲甚至超出了一開始的預期。
不過,法蘭西的援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想要通過這種外交手段,進一步牽製美英兩國對華夏的策略。
無論是與美利堅的軍火買賣,貿易合作,還是與英吉利的金融貸款,關口開放,華夏在這些列強麵前的戰略空間,正在不斷擴大。
更為關鍵的是,陳望憑借個人威望和嫻熟的技巧,通過談判為華夏贏得了喘息的時間,並將更多的外交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隨後的幾天裡,隨著第二戰區和第五戰區的部隊集結,十數萬精銳大軍迅速北上,華北地區的國軍,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實力。
而與此同時,整個黃河防線的防禦工事,也已漸趨完備。
那些匆匆趕來徐城,想要榨取額外特權的駐華外國大使們,在看到國軍還有如此實力之後,都紛紛感到震驚,緊接著,很快就做出了讓步。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英國大使文森特和美利堅大使約瑟夫。
華北在經過這幾場大戰之後,國軍竟然還能迅速調動如此龐大的兵力,並且在多個戰線上展開有效的防禦,這讓他們不得不重新評估華夏的戰爭潛力。
在此之前,文森特和約瑟夫對於華夏能否持續抗戰仍然是有些心存疑慮。
畢竟,麵對日軍的強大攻勢,華夏國力的分散與經濟困境,始終是他們擔憂的根本。
然而,隨著戰局的逐漸發展,特彆是國軍在黃河防線的穩定表現。
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生存能力,更是一個逐漸崛起的強國在全球舞台上搏擊的決心和韌性。
此時,顧同和陳望兩人正坐在司令部大樓,顧同的辦公室內,討論著這次外交談判的成果。
首先是英吉利的態度變化,在幾輪緊張的談判後,英吉利終於作出了讓步。
英吉利不僅同意為華夏提供貸款,解決了華夏當前的財政困境,同時也表示願意加強兩國間的軍備貿易,還要開放香港等貿易通道,並深入研究了桐油貿易,豬鬃貿易等。
“港島的貿易通道,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陳望眼中閃動著欣喜,語氣聽起來也很是輕鬆,道:
“這可以作為我們國內與南洋的關鍵聯係點,未來不僅僅是物資的流通,更是戰略上的鏈接。英吉利能讓步,說明他們在某種程度上看到,並承認了我們的價值!”
顧同認同地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後,補充道:
“是的,港島不僅是一個經濟貿易的樞紐,還是我們和南洋聯絡的重要橋梁。
現在英吉利的讓步讓我們爭取了到了更多的主動權,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機會!”
不過,儘管英吉利的讓步令人感到欣慰,但他們都很清楚,英吉利依然不可能完全放棄在亞洲的傳統利益。
與此同時,美利堅方麵同樣做出了積極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