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初定
第1059章初定
四月的關中,並沒有太大的事情。
在秘書團和參謀團的協調下,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恢複民生與鞏固關中防線。
前方的魏延才剛剛經過河東,進入上黨地界,還沒有太多的消息傳過來。
真要說唯一值得注意的事情,那就是天子派侍中費禕為天使,前來關中宣旨。
馮永由征西將軍,遷鎮東將軍,平尚書事,賜假黃鉞假節的最高禮儀),鼓吹麾幢等物。
命其暫領關中並州河東等地軍民諸事。
原虎威將軍關索,遷征東將軍。
原鎮北將軍魏延,遷鎮東大將軍,升爵武功縣侯。
薑維以中監軍身份,遷征北將軍。
注:薑維在原曆史上剛投漢,就任奉義將軍,然後沒多久,諸葛亮認為他才能過人,直接讓他領虎步軍五六千人,遷征西將軍。)
好多人認為在本書裡他遷升得很快,其實遠比原曆史上的要慢得多。)
吳班遷鎮遠大將軍。
關興張苞孟琰劉渾李球霍弋等諸將,皆有升遷,賞賜不一。
天使的及時到來,讓原本因為丞相的去世,還略有些許不安的軍中將士,立刻穩定了下來。
費禕宣旨畢,私底下悄悄地找到馮君侯,問道:
“如今大漢半邊國土,皆係於君侯一身,此乃天子之所重也。不知君侯可有良言,需要某代為向天子轉達?”
馮君侯知費禕既為天使,此行過來,肯定是要把關中並州的局勢了解清楚,好回去向天子彙報的。
當下他略一沉吟:
“丞相去世,軍民不安,永年少無知,威信不足,誠如天使所言,大漢半邊國土,皆係永身,永深恐有負天子的信任。”
“故還請天使回去稟報天子,請速派能吏乾將,前往新定之地,治理地方,領軍固邊,免得重為賊人所趁。”
費禕連忙說道:
“丞相臨終前,亦曾有言:以君侯之能,足以守關中之地。故關中一地,隻要有君侯在,大夥都不必擔心。”
“不過並州河東等地,丞相並沒有安排,且這些地方,乃是君侯率領將士光複的,若說熟悉,莫過於君侯。”
“不知君侯對此,有何見解?”
馮君侯聽到費禕這話,不禁微微一怔,自己那位小胖子連襟,難道是打算讓自己推薦人選?
看著費禕帶著期待的目光,馮君侯反而是有些猶豫起來。
舉薦他人上位這種事情,做好了,可以落下大人情。
但若是日後出了問題,那自己也是要受到牽連的。
大概是看出了馮永的猶豫,再想起臨走前帝後二人的叮囑,費禕鼓勵道:
“以前就聽聞君侯有識人之能,今君侯又有平尚書事之權,君侯隻管暢言就是,用與不用,天子自有決斷。”
聽到這個話,馮君侯隻能開口道:
“河東之地,我倒是有個人選。”
“君侯請講。”
“征西將軍薑伯約,敏於軍事,一直深受丞相所重,讓他領兵駐守河東,當是無礙。”
費禕聽了,點了點頭:
“薑伯約之名,吾亦有所耳聞。聽說這一次關中之戰,他不但領兵斷後,迷惑住了賊人。”
“後麵還能破橋山領軍直衝長安城下,前些日子又殲賊兩萬,確實不凡。”
這算是讚同馮君侯的舉薦。
“那並州之地,不知君侯又有何人選?”
馮君侯搖了搖頭:
“並州之地,看似易守,實則卻是事關關中穩定,最是緊要,故吾一時間,也沒有太過合適的人選。”
“哦?”費禕對軍事遠不如馮君侯,聽到這個話,便謙虛地問道,“不知君侯此言何解?”
“曹賊在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棄並州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使各置一縣領其民,合以為新興郡。”
也就是曹操放棄了九原故地四郡,把這四郡的百姓遷入雁門塞,從太原郡劃出一部分地方,成立新興郡,安置這些百姓。
雲中、定襄、五原、朔方這四郡,看似孤懸北境,實質上卻是關中頭頂上的冠帽,屏護關中。
如何用九原故地作為關中的屏障,從秦到前後二漢,曆代皆是費儘了心思。
秦始皇讓蒙恬修直道,築長城,驅匈奴,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保證關中的安定。
秦直道直通九原,就是為了能快速運兵運糧,支援北地。
到了前漢,同樣是繼承了秦的這一做法。
但這個做法有一個弊端。
那就是由關中乃京師之地,隨著社會的穩定,人口的增多,到了前漢中後期,關中的糧食就會越發地緊張。
再加上還要供應北方的軍隊,更是給關中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到了後漢定都洛陽,九原故地被劃給了並州,其實就是讓並州的西河郡與九原故地連成一片。
這樣的話,可以更好地整合河套地區的防務。
同時從洛陽又可以得到關東的物資支持,再從洛陽輸送到並州。
再加上九原又是由南匈奴負擔了一半的防務,所以負擔就大大地減輕了。
起點的讀者可以見文末評論裡的地圖,在其他地方閱讀的不要再問我為什麼看不見了)
而曹操為了圖省事,放棄了九原故地,撤走了全部的百姓和軍隊官吏,就相當於撤去了關中數百年以來的北方屏障。
隻要能進入九原故地,就可以像數百年的匈奴那樣,順著秦直道南下,翻過橋山,直達關中。
或者像馮君侯那樣,趁著敵人的意想不到,鐵騎連破並州各個山口關卡,南下直衝大河岸邊。
“若非如此,吾何以能從並州入河東?”
可以說,曹操當年的這一個操作,給自己的孫子埋下了禍根。
馮君侯自然不可能再犯這種錯誤。
聽了這番解釋,費禕恍然大悟,連連說道:
“如此說來,並州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絕不可有失!依禕之見,當設都督府以統之才是。”
馮君侯一聽,當場就笑道:
“費侍中之言,正是吾之所思也!”
費禕聽到馮君侯竟是與自己想到一塊,不禁亦是心頭高興:
“如此說來,馮君侯心裡已是有了人選?”
“並州刺史吾尚不能下決定,但九原故地的都督,吾心裡早已想好了。”
“誰?”
“霍紹先霍弋)。”
“哦?君侯以為,他是合適的人選?”
“霍紹先乃忠烈之後,跟隨我以來,久有戰功,這些年來,又任涼州酒泉郡郡守,對胡人亦是多有了解。”
“九原故地,正是胡人聚集之地,故我以為,此人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霍弋從小就在宮裡長大,算是阿鬥夾袋裡的人。
雖然這些年常受關大將軍打壓誤),乾的都是臟活累活,但隻要交給他的事情,從來沒有出現過紕漏。
就算是這些年積累下來的戰功,現在也應該是讓他出頭了。
再說了,給費禕解釋了九原故地的重要性,阿鬥張星彩大姨子?)肯定要把這個地方掌握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裡。
不然以後還於舊都後,晚上睡覺隻怕都不能安穩。
所以九原故地的都督,霍弋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費禕對天子與霍弋的關係亦是心知肚明,當下便順水推舟地說道:
“君侯既如此說,那吾便記下了,回去後自會向天子奏明,隻是這並州……”
馮君侯歎了一口氣:
“我思來想去,這並州刺史之位,有一人可能勉強合適。”
“誰?”
“前將軍鄧伯苗即鄧芝)。”
這一回,費禕卻是皺起眉頭:
“鄧伯苗堅貞簡亮,臨官忘家,確實算得上是一個人選,但並州乃新定之地,又與賊境相臨。”
“然鄧伯苗領兵這些年來,隻能說是中規中矩,要說有出彩之處,卻是少見,他當真合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