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假戲真做
第1321章假戲真做
“來人!”
“將軍有何吩咐?”
“去,立刻前去陝縣,請柳……”
薑維說到一半,卻又頓住了,改變了主意,“算了,立刻給我備馬,我要前去陝縣!”
函穀關與陝縣,看似兩地,實則是同為關東與關西之間的鎖鑰,算是一個整體防禦體係。
兩地之間,相隔不過六七十裡。
一人雙騎的話,不惜馬力,朝發夕至。
柳隱得知薑維從函穀關過來,心裡一驚,隻道是出了什麼事,連忙出來迎接:
“伯約?你怎麼突然過來?莫不是有什麼大事?”
“大事?自然是大事!”
風塵仆仆的薑維,臉上掩不住的疲憊之色,這一路狂奔而至,根本顧不上休息,自是勞累。
但神情卻是帶著興奮之色。
柳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聽到薑維這麼一說,更是吃驚。
薑伯約從函穀關親自過來,真要出事,多半是後方出了什麼事。
可是大漢這些年來,百姓安居樂業,君臣齊心協力,可謂是國泰民安,何來出什麼事?
薑維可不管柳隱在想什麼,他大步上前,一把抓緊對方的手臂:
“走,休然,快隨我到裡頭去,我有極為重要的事情與你說!”
柳隱竟是被薑維反客為主,半是強迫半是順勢地入內。
“來人,快給薑將軍上茶!”
“暫且不需上茶!”薑維拒絕了,然後示意柳隱,“休然,我有機密之事,事不宜遲!”
柳隱看到薑維這般迫切,隻能是屏退左右。
果見薑維迫不及待地從懷裡掏出一封信:
“休然,這是長安大司馬派人送來的密信。”
柳隱聽到“密信”,心裡頓時就是咯噔一下。
要說大漢的隱患,其實也不是沒有。
大漢現在,是實行“君輕”之政。
往好處想,是天子垂拱而治。
往壞處想,那就是臣子權柄過重。
當然,這是季漢開國不久以後就漸漸形成的傳統。
倒也不能全怪到大司馬和大將軍頭上。
畢竟這麼多年來,大漢施行這一套君輕之政,不但連複失地,而且都能還於舊都了。
但怕就怕,陛下或者某些什麼人,看著形勢大好,會有彆的什麼想法。
若不然,何來魏延之事?
想來想去,大漢真要出什麼大事,也就這個是最大可能了。
這些想法,說來話長,但實則在柳隱心裡不過是一閃而過。
“大司馬?這個時候來密信?說了什麼?”
柳隱伸手接過來,一邊開口問道。
“你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薑維壓不住的興奮神情,讓柳隱心裡稍稍心安一些。
看來應該不是什麼壞事,更不可能是自己想像中最惡劣的情況。
真要論起來,自己與大司馬的關係,甚至要比薑伯約還要親近一些。
畢竟自己可是受大司馬舉薦才得以到軍中領軍,而薑伯約可沒有這層關係。
薑維說是讓柳隱自己看信中的內容,可是就在柳隱打開信封的時候,他已是一刻也等不及地透露道:
“是雒陽!大司馬讓我們整軍,隨時攻取雒陽!”
“什麼!”
柳隱正低著頭,抽出了一半的信紙,聽到薑維的話,頓時就是驚愕地抬頭,以為自己聽錯了,目光中帶著不可置信:
“什麼雒陽?”
薑維一拍大腿:“嗐呀!這世間,除了東邊的那個雒陽,還能有幾個雒陽?”
柳隱有心想要問個明白,但又想起自己手裡的密信。
也就是說,大司馬的來信,說的就是這個事?
一時間,他竟是被這個消息衝擊得有些反應不過來。
雒陽啊,那可是大漢的舊都。
拿下雒陽,還於舊都,就算是在他們手中實現了。
柳隱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這不應該是大司馬親自前來嗎?
這等莫大的榮耀,會輪到自己頭上?
有些發蒙的柳隱,看看薑維,又看看自己手裡半打開的信紙,一時間竟是不知道是先問個明白還是先看個明白。
看到柳隱有些不知所措的模樣,薑維也是忍不住地一笑:
“休然若是不信,可先看大司馬的來信。”
柳隱伸出手,展了好幾下,這才展開信紙。
一目十行地看完,柳隱臉上亦是換上了激動之色,大聲道:“好!”
重新抬頭看向薑維:
“伯約,大司馬,陛下……”
說了幾個字,他說不下去了,重重地呼吸了幾下,仍是抑製不住自己心頭的激動,猛地站起來,來回走動。
好一會,這才勉強壓住自己的情緒,轉向薑維,激動地問道:
“伯約,大司馬還沒有其他的吩咐?此等大事,難道就這麼交給我們了?”
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薑維眼上閃著亮光,連連點頭:
“休然,接到大司馬的信,我亦是如伱一般的想法。”
“不過大司馬確實再無其他吩咐,隻是告訴我們,眼下雒陽兵力空虛,讓我們隻待長安糧草一到,就可以便宜行事。”
“至於函穀關及陝縣,自有長安過來的武衛軍接手。”
虎步軍乃是老軍,丞相在時就已經組建了。
而武衛軍則是改製時新設。
這個安排,很明顯就是讓虎步軍作主力,武衛軍作為接應。
柳隱緊緊地握著手裡的信,語氣裡又是敬重,又是感歎,甚至還有些慚愧:
“大司馬的胸懷,吾遠不及也!”
兩年前,他與伯約配合,偷渡桑稠原,奪取函穀關。
再加上武衛軍又拿下了陝縣。
如果那個時候,兩軍挾大勝之勢,一齊向東,未必不能拿下洛陽。
沒想到卻是被叫停了。
雖說有糧草不繼的原因。
但柳隱心裡,未必沒有想到是大司馬存了欲親取雒陽的意圖。
這本也是很正常的事。
畢竟關中一戰,伯約都第一個領兵到長安城下了,還不是被丞相另派任務了?
收複舊都這等大事,意義重大非凡,誰來收複,那都是有講究的。
沒想到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看了大司馬的胸襟。
慚愧,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