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朝野
第1342章朝野
直百錢漢子當然知道。
這是早年從蜀地傳過來的錢幣。
小的時候,他還見過。
當年這種錢幣,在流入荊州後,還被人所詬。
最後有傳言說,劉備意欲在荊州也鑄這種大錢。
漢子記得很清楚,當時的自己家中,還算是有點家底,父母私下裡也曾對此憤憤不平。
皆言劉備乃是偽君子,不顧百姓死活。
所以吳人幾年後從南而來,還受到了荊州的不少人家歡迎。
隻道是終於逃過了劉備的惡政。
誰能料到,孫氏入主荊州沒幾年,莫說是直百錢,連大泉五百都有了。
接著就是大泉一千,大泉兩千……
而從蜀地流傳過來的直百錢,竟是成了僅次於票子和五銖錢的錢幣。
甚至這麼些年來,越發地少見。
因為蜀人前來荊州交易,對直百錢隻收不出。
所以店家說收直百錢,那根本就是個借口。
現在的直百錢,比五銖錢可難找多了。
雖然手裡的大錢買不上糧食,但漢子仍是緊緊地握著它們,不願意放開。
它們已經是他的所有,要讓他丟棄它們,就如同是丟棄了自己的最後的希望。
可是他拿著它們,渾渾噩噩地走出糧店,卻又是帶著絕望。
明明是晴朗的夏日,可是漢子卻覺得天空黯淡無光,舉目所至,皆是一片灰暗。
緊緊地捏在手心的大鐵錢,硌得手掌有些生疼。
若是早知今日,那昔日還不如讓劉備在荊州鑄直百錢呢!
想起在家裡對自己翹首以盼的妻小,漢子心裡更是又悲又憤又恨:
皆言劉氏鑄直百錢乃是盤剝百姓,那孫氏鑄大泉,又謂之何也?
泉錢泉錢,可不正是王莽篡漢時鑄幣之名?
這孫氏,竟是與那王莽毫無二致。
賊也!
國賊!
國之大賊!
王莽乃漢賊,孫氏亦同樣是賊!
孫賊!
南郡才剛剛泛起的波瀾,此時並沒有影響到江東。
因為江東的中心建業,正醞釀著更大的風暴。
宗廟祭祀事件爆發以後,太子孫和之母王夫人,被嚇得驚懼而亡。
太子黨最重要的人物,顧譚和其弟顧承,以及張休等人,則是被全琮等人進讒言,流放交州。
而代丞相陸遜,已是在宗廟祭祀事件之前,被孫權在朝會上當眾斥責,病倒在榻。
至於太子本人,又被孫權所惡,寵信日漸衰弱。
特彆是在孫權生病的情況下,太子在宗廟祭祀一事上的做法,委實是讓孫權惱恨不已。
甚至在孫權的心底最深處,還有連他自己可能都沒有覺察到的恐懼。
不是恐懼太子的所作所為,而是恐懼自己年老生病的時候,底下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親生兒子,會心生異誌。
乃至作出違背自己這個天子意願的事情來。
所以越是在這種時候,他越是迫切地想要把局勢控製在自己手中。
在這種心理下,孫權對太子及其黨羽的打壓,猶為苛刻。
南宮處於宮禁之內,孫權讓太子閉門讀書,不見賓客。
太子就隻能是一人獨處南宮之中,賓客亦不得出入。
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母親被逼死,陛下對自己的態度日漸惡劣,孫和不免有些惶惶不可終日。
而原本被迫遷居宮外的魯王,卻是因禍得福。
雖說魯王孫霸也和太子一樣,被下了禁令。
但魯王宮終不是在宮裡。
而魯王宮可是在宮外,賓客明著不能往來,但暗地裡,孫霸與賓客的接觸,越發頻繁。
在這些賓客當中,最受魯王孫霸器重者,除了大都督之子全寄,還有中書令孫弘、楊竺等人。
中書令孫弘為人陰險狡詐
其人素來被張休所惡,所以心裡一直對張休頗為怨恨。
在壽春論功一事上,看到張休被貶,於是便趁機落井下石。
於是他尋了個機會,向孫權進讒言,說張休與其祖父張昭)性格相類。
在流放交州路上,多有不平之色,屢出不敬之言。
張昭雖說是位列吳國文臣第一,但孫權稱帝後,卻與張昭屢起爭執衝突。
張昭性格剛直,與孫權起衝突時,曾逼得孫權跪下認錯。
孫權亦曾對張昭舉刀相向,乃至用土封死張昭的門口,乃至用火燒張昭的家門。
臥榻養病的孫權在聽到孫弘的話後,立刻就想起了昔日自己與張昭之間的恩怨。
當場就是發怒地連連拍打著床榻:
“婁侯王臣蹇蹇,乃國之元老者。張叔嗣即張休)承其祖父之蔭,僥幸得以入朝。”
“他不思報皇恩,卻以其祖父之姿待吾,可謂欺朕耶!”
盛怒之下,遂下詔賜死張休。
孫弘之陰險狡詐,大抵如此。
而楊竺,則是徐州廣陵郡人士,年少時就有了不小的名氣。
後來入仕吳國,憑借著名氣和自身的才乾,倒也頗得孫權的看重。
但時為上大將軍的陸遜在得知後,卻是對楊竺不以為然,認為此人行舉不正,終會惹大禍而敗亡。
於是勸說楊竺之兄楊穆,讓他與楊竺分家,另立門戶。
所以,陸遜勸全琮殺子乃是性格所致,並非沒有緣由。
隻是全琮身為大都督,就算位不及陸遜,但亦有底氣與之相抗。
而楊竺身為後輩,自是不敢明著對陸遜如何,隻能是在心裡暗暗記下。
待二宮之爭起,楊竺深知太子賓客有顧譚張休等人,皆是有身世。
且陸遜等人,又有勸立之功。
自己就算是擁戴太子,亦不過居於眾臣末尾。
更彆說自己又不受陸遜所喜,就算是擁戴太子,說不定還會在太子一黨那邊受到排擠。
那還不如擁立魯王。
日後若是能成功,不但在從龍之功裡是排在前麵,而且還有機會在陸遜麵前出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