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841章,那就這樣
二級部隊為骨乾民兵:以各村民兵中的適齡男青年為主,挑選16到40周歲的民兵,統一配發配發武器,組成骨乾民兵隊伍。這個骨乾民兵,說白了就是現在各村的民兵隊給換個稱呼。隻不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組織強化跟裝備精良化。
根據每個村的村民數量以及男女比例,每個村的骨乾民兵編製為20到100人,配發武器,為村內戰鬥的主要兵力。在需要各村聯合戰鬥的時候,骨乾民兵會以現有的堡壘村為基礎,彙編成連級單位,營級單位,乃至團級單位。
這些骨乾民兵的訓練,按照北山支隊新兵訓練的強度進行弱化後進行。訓練的主要內容是槍法,拚刺,山林,巷道,坑道等戰鬥方法。還有戰場搶救,抬擔架,穿越封鎖線等訓練。
二級的骨乾民兵還是民兵,不進行脫產戰鬥,也是所有的隊伍的基礎,是向上三級兵力係統提供兵員的所在。
三級部隊為常規部隊:常規部隊為脫產的正規軍,也就是北山支隊以及獨立團、新一團這樣的主力部隊,訓練不用多說,而現在的任務是根據地的防禦任務。然後以三級部隊為基礎,向上延伸出四級以及五級部隊。
四級部隊為機動部隊:脫胎於三級部隊,主要作戰目標為長距離作戰。包括攻堅戰,奔襲戰,伏擊戰等遠離根據地的戰鬥。比如還沒回家的二大隊,執行的就是機動部隊的任務。當然,現在北山的機動部隊就兩支,一個是快速反應連,一個就是主力一團二團到現在還沒影子)。
五級部隊為特戰偵查部隊。這個不用多說,特戰隊跟各級偵察連都在其中。
實際上,三四五級部隊都屬於主力部隊,就是進行了一些詳細的劃分,劃分的目的是後勤保障係統的完備。
劃分後勤的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最關鍵的位置上,好鋼用在刀刃上是一個道理。當然,寫到這裡,李月軒沒有繼續書寫,因為不管是前麵的五級劃分,還是後麵的後勤保障,都需要跟大家商量,已得到一個最佳的配比辦法!
這裡,李月軒還特彆注明了幾個關鍵點。一個是戰時狀態、訓練狀態、平時狀態的區分。
戰時狀態,就是敵人入侵或者外出作戰,需要有最好的後勤保障!包括彈藥充足,給養充足,傷員運輸等等,都要做到考量。畢竟,作戰性質的不同,需要的後勤保障也不一樣,這才分了三四五三個級彆劃分。
訓練狀態,顧名思義,就是隊伍進行常規訓練的時候,所需要的後勤保障跟戰時狀態是不同的,但是比平時狀態又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這個訓練狀態放在五個級彆的部隊中還不一樣,一級部隊每年訓練期為一個月合計),二級部隊為三個月合計),三級往上就看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