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豹羊。倘若豹羊兩族正在激烈戰鬥,一小撮羊群躥入豹族領地,在豹族騰不出手的地方自顧自繁衍生息,又當如何?
全殺了?還是充作畜牧業一環?還是更進一步?
領地對它族金丹的快速響應,使得族群聯盟戰爭時期的各族,對闖入本族領地的零散它族,有了新的思考。
如果取食範圍和己方重疊,那自然要殺了,將省下來的食物交給族群。
但若是取食範圍與本族不重疊呢?
一條不知道冷還是不冷的知識:草食動物不是不能消化肉。
更不用說蠻古紀元,說是豺狼虎豹、牛羊狗豬,但這幫家夥能吃草就吃草,能吃肉就吃肉,有腐食也照吃不誤,可不是後世一些精貴的“沒有精選飼料就不長膘”的動物可比。當然,及至後世,肉食動物真吃不了草了。
隻不過在蠻古紀元,各族取食範圍有所偏好,如果啥都沒有,自然是碰到什麼吃什麼,但物產豐富時,在族群規模還沒有成長到能夠填充整片領地的物產上限時,偏好會主導它們優先取食。
取食範圍與本族不重疊的族群,如果能夠壓製住產生金丹期的可能,劃一塊地出來作為畜牧業,這算是一種玩法,但專門為它們劃出領地,又覺得虧損頗多。
各族跌跌撞撞地向前走著,最終搓出了“畜牧業2.0”。有金丹期控製的族群領地是族群的國土,族群中的金丹期相當於這片土地的騎士老爺,同族非金丹期都是集體奴隸,而放養在國土上的它族群落就是牲口。
為了完善畜牧業2.0,金丹期們對領地概念進行多次調整,這才不至於讓那些沒有金丹期控製的牲口和同族非金丹期打起來,極大提高了單位麵積領地的本族族群承載量。
蠻古紀元畜牧業2.0的出現,標誌著各族之間領地意識和國族意識進一步細化,形成了一套在蠻古紀元通行的“封建”辦法。
而這也為大多數種族的失敗定下了基礎。因為,畜牧業2.0的啟動,也代表一件事正在發生:過去流動到其他種族領地就會被殺死的非金丹期異族,在各族以畜牧業為核心的養殖思路下,漸漸彌散到整片蠻古紀元的世界。
如果說過去的出蠻古人活動痕跡還停留在本族領地,或者本族聯盟領地,那麼在畜牧業2.0在蠻古紀元鋪開後,非金丹期出蠻古人就或主動或被動地擴散開,與其他各族一樣,沒能和本族金丹期取得聯係,也不在領地內的人群,大多以養殖形式,被豢養在各族領地中,作為食物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