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深得孫權喜愛,平日裡與甘寧最為相得,非常關心他的安危,一聽周瑜擔心此處營寨有失,就出列說道:
“都督,甘興霸乃江東大將,豈可不救?”
周瑜心裡已經定下計劃,但因為還沒有確定留守人選,就開口說道:
“吾欲親統兩萬大軍,前往夷陵救出甘寧;但留何人在此鎮守,代當吾任?”
呂蒙既然站出來說話,心裡早就有了計較,就回答道:
“都督可留淩公績在此當之,我願為前驅,都督斷後;不須十日,必奏凱歌。”
周瑜自然看出了呂蒙的用意,因為淩統與甘寧有殺父之仇,雖然經孫權親自調解,淩統沒有再主動尋仇,但要他救援甘寧,心中肯定一時轉不過彎來。
周瑜也知道,淩統少年時就有盛名,為人有國士之風,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統兵能力尚在程普之上,是一個最為合適的留守人選,就問淩統道:
“未知淩公績肯暫代吾任否?”
淩統剛好不想跟周瑜去夷陵救甘寧,因為能夠救出來還好,萬一救人失敗,他難免被人詬病“公報私仇!”現在有了避嫌的機會,自然非常樂意,就站起來回答道:
“若是十日為期,我可當之;十日之外,恐不能勝其任矣。”
周瑜聞言大喜,遂留兵萬餘,付與淩統令箭兵符;第二天一大早,周瑜起大兵徑投夷陵而來。
呂蒙和曹軍有過幾次交鋒,深知北方鐵騎之厲害,就悄悄對周瑜說道:
“夷陵南僻有一條小路,前往江陵極其方便,都督可差五百軍去砍倒樹木,以斷其路。若曹軍敗退,必走此路;馬不能行,必棄馬而走,可得其馬也。”周瑜然之,差潘璋前去辦理。
周瑜大兵將至夷陵,周瑜問眾將:“誰可突圍今日夷陵城?通知甘寧裡應外合,擊破曹軍包圍。”
一人應聲而起,大聲答道:“周泰願往!”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與同郡蔣欽曾經在長江水上劫富濟貧,後一同加入孫策的軍隊,跟隨孫策左右,渡江與劉繇交戰,所向皆破,數有戰功。
後來,孫權非常喜歡周泰的武功和為人,於是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
於是,周泰又伴隨孫權左右,曾經拚死救得孫權性命,是孫權真正的心腹。
孫權上位後重用蔣欽,固然是他自身的能力足夠,但與周泰的推薦不無關係!
這次蔣欽充當先鋒官,損兵折將,大敗而歸,連帶孫權也臉上無光!
周泰這次主動要求單人獨馬殺入重圍之中,救援甘寧,就是為了替孫權爭一口氣,挽回一些麵子!
周泰與蔣欽相交莫逆,各有所長,若論統兵能力,蔣欽還在周泰之上,但武功卻是周泰略勝一籌。
時天色已晚,得到周瑜的許可以後,暮色中周泰綽刀縱馬,直殺入曹軍之中,徑到夷陵城下。
甘寧在城樓上,早望見周泰殺至,自領兵出城迎之。
周泰對甘寧說道:“都督已自提大軍至,約定明晨裡應外合,擊破曹軍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