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和徐晃失了潼關,違反了軍令狀,按律當斬。
二人知道事情難以善了,不敢繼續領兵,連忙把殘存的數千兵馬交給曹仁統領,兩人飛馬奔見曹操,一起請罪。
曹操一聽兩人失了潼關,勃然大怒,對著曹洪喝問道:
“我隻需要你守關十日,如何隻有九日就失了潼關?”
曹洪知道曹操軍法森嚴,但因為從小就偏愛自己,不認為會他真的會殺了自己,就如實回答道:
“馬超豎子,欺人太甚!每日派數千西涼軍兵,在關下百般辱罵丞相,穢語不堪入耳,我百般忍受,連續數日之後,因見彼軍懈怠,竟然在關下脫衣解甲,我乘勢下關衝殺,想要打他一個措手不及,不想中了馬超的奸計,被他伏兵殺敗,並乘勢奪了潼關,要不是公明一路保護,子孝接應及時,差點就折在龐德手裡。”
曹洪倒也沒有推卸責任,甚至還替徐晃表功,顯然是不想讓徐晃受到自己的牽連。
曹操聽了曹洪的辯解,知道他是為了給自己出氣,心中怒氣稍減,但他們已經立下了軍令狀,自不可輕輕帶過,慢了軍心,就轉頭責備徐晃道:
“公明,子廉年幼躁暴,把持不住,但你久經戰陣,如何不勸阻住他?”
徐晃明白曹洪的意思,他也想繼續領軍參戰,所以,雖然沒有推卸責任,但也沒有主動替曹洪背鍋,隻是如實回答道:
“我已經勸阻曹將軍過多次了,因昨晚值夜,早上在房中稍息片刻,曹洪將軍自己提兵下關,等我知道以後,曹將軍已經與西涼軍接戰,未將唯恐曹將軍有失,連忙點起大軍趕去救援,已中賊奸計矣。”
曹操一聽不是徐晃的責任,鬆了一口氣,要是徐晃也違反了軍令,那就算是自己不想殺他,也會有人把他推出來當替罪羊,折損一員大將,他可舍不得!
明確了是曹洪的責任,但也不能因私廢公,他們可是當眾立下的軍令狀,不可不處罰,曹操假裝大怒,喝令手下把曹洪推出去斬首。
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哪一個謀士都不是省油的燈,自然看得出曹操這是故作姿態,眾官一齊告免,曹操這才免了曹洪死罪。
但就此不追究責任,也難以服眾,曹操宣布免去曹洪的軍職,隻留下諫議大夫的虛職和明亭侯的爵位,留在曹操身邊暫時充當衛士,戴罪立功。
曹操在許昌整軍,得知鐘繇失了長安以後,不敢耽誤時間,儘起準備南征的軍馬,提前一日出兵,想不到還是沒有趕上,教曹洪失了潼關。
潼關是進入關中的門戶,必須奪回,否則關中不複為曹操所有。
事關整個關中和西涼地區的歸屬問題,曹操也沉不住氣了,處理完曹洪的事情,即刻傳令進兵,直叩潼關。
第二天,曹操數萬大軍來到關下,曹仁迎了過來,對曹操建議道:
“丞相,潼關易守難攻,急切間難以攻破,莫若大軍先下定寨柵,防止馬超的騎兵出關突襲,然後再攻打關隘未遲。”
曹操然其言,令士卒砍伐樹木,起立排柵,分作三寨:左寨曹仁,右寨夏侯淵,曹操自居中寨,共計八萬大軍,與韓遂、馬超的十萬西涼軍,在潼關相持。
……
……
馬謖和劉雄鳴率軍前往武關,劉雄鳴在關中數十年,是典型的地頭蛇,對這裡的道路和地形非常熟悉,行軍路線都由他親自敲定,這下子他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主帥。
他帶著軍隊,不走大路,專門從山溝裡通過,爬山涉水,七彎八拐,三天後,到達一個小山村,軍卒們都相當疲勞,劉雄鳴讓大家立下營寨休息。
據劉雄鳴說,這裡離武關隻有不到十裡的路程,先讓軍隊休整幾天,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其實,劉雄鳴的心裡非常矛盾,他現在還不想和曹軍翻臉,更不想跟著馬謖攻打武關。
投奔劉備,雖然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而且過了武關就能進入荊州之地,但要經過宛城和襄陽。
這兩個地方是荊州的重鎮,都被曹操所占領,有重兵把守,以前是曹仁駐守襄陽,節製新野、樊城、宛城的駐軍。
這次曹操出征西涼,照例把他最信任的大將曹仁調到手下統兵,留下夏侯惇駐守襄陽,文聘駐守樊城,滿寵駐守宛城。
雖然調走了曹仁,但這幾個地方與劉備接壤,守軍並沒有減少,劉雄鳴這支六千人的軍隊,戰鬥力不高,是無論如何也偷不過去的!
如果劉雄鳴把軍隊丟下,隻身前往江陵投靠劉備,除了能給劉備增加一些名望,再沒有其他的利用價值。
而他能夠得到的待遇,也隻能是一個虛職官名,還不如在劉家寨那樣來得自在,如果曹操發怒,還很有可能給留在劉家寨的族人帶來災難。
劉備以仁義聞名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名望,最缺的就是地盤和實力,因此,以劉雄鳴的老奸巨猾,還沒有到達武關,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有些後悔自己貿然答應投奔劉備的決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