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歎道:“將軍若如此,則荊州危矣!”
關羽為人孤傲,但他自有驕傲的本錢!他除了武藝出眾,智謀也不凡,一度曾充當劉備的軍師。
他也看出劉備和諸葛亮想讓他留守荊州,能夠與他分庭抗禮的三弟張飛,受到了刻意打壓。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他還不能掌控荊州,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因此,他對掌控荊州,早就打好了腹案,自然不會被諸葛亮嚇住了,就胸有成竹的說道:
“軍師太過慮了,我不是不知輕重之人,荊州是我們的根本,不能有失!在大哥和軍師進取西川期間,我對曹操隻能是嚴防死守;孫權雖然居心叵測,但畢竟分屬盟友,不會肆無忌憚,就算他們做的有些過分,我自當委屈求全,維持雙方良好的盟友關係,不會給他們留下出兵的借口!剛才軍師說孫權和曹操一齊來兵,自然是孫權先撕毀了盟約,那時就算我想不戰都不行,但不管是曹操還是孫權,我都不會主動樹敵,你就放心好了!”
諸葛亮覺得關羽這種心態要不得,難道他以為江東無人?但他能夠顧全大局,也不算離譜,隻要渡過這段艱難時機,等到西川的事情告一段落,到時再想辦法說服主公,讓張飛或趙雲過來換防,如果是張飛和馬謖組合,荊州還真是固若金湯。
諸葛亮心裡對關羽的態度不滿,嘴裡卻不好說,隻得繼續推銷自己的鎮守方略,說道:
“關將軍雖然想得周到,但你一直以來對孫權的態度有些生硬,顯得誠意不夠,我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荊州無虞。”
關羽對諸葛亮的智謀,還是頗為佩服的,尤其是這次,連龐統之死都被他料中了,因此,對諸葛亮的話,關羽也不敢掉以輕心,連忙恭敬地請教道:
“是哪八個字?還請軍師賜教!”
諸葛亮鄭重其事地說道:
“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顯然,這八個字還是老生常談,看到關羽有些迷惑的表情,諸葛亮就進一步解釋道:
“這八個字,可不是字麵上的意思那麼簡單!北拒曹操,隻是被動的防守,隻要不主動招惹曹操,以將軍的本事,擋住曹仁的進攻不難,你的理解也比較透徹,我不再多說了。東和孫權,可不是將軍所說的委曲求全、維持盟約那麼簡單,而是要主動交好孫權,以我們的誠心,去換取他的真心,而不是暫時的相互利用!因為就算主公順利收取西川,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和孫權仍然處於弱勢地位,如果不能維持盟約,相互扶持,很快就會被曹操各個擊破!”
關羽認為,現在劉備隻有大半個荊州,就能夠與曹操、孫權鼎足而三。一旦有了富足的西川,劉備的實力大漲,雖不能以一敵二,但單獨抗衡曹操還是不難,那時候就輪到孫權主動示好了!心裡對諸葛亮的話,有些不以為然!但嘴上還是非常謙遜的說道:
“軍師金石之言,當銘肺腑。”
諸葛亮擺平了關羽的事情,回到府中並沒有休息,漏夜製定進入西川的作戰計劃。
這次領軍進川,已經沒有了和平解決的可能,等於是已經和劉璋全麵開戰,自然就需要攻城拔寨,開始爭奪地盤,慢慢壓縮劉璋的生存空間,才能逼迫劉璋投降。
諸葛亮的心中並不輕鬆,除了擔心荊州的安危,他還擔心張飛這個大黑臉不配合自己的工作,他可是有名的不講理和認死理!
張飛雖然不會把自己怎麼的,但這一路進軍西川,如果張飛心氣不順,讓他找到一個自認為有理的借口,還真不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諸葛亮在地圖上仔細查看從荊州進入西川的路線,當他在糾結是走水路還是陸路時,忽然心裡一動,計上心來。
現在劉璋已經收縮防守,擺明了就是想要耗走劉備軍,這就給了諸葛亮分進合擊的機會。
諸葛亮打定主意,與張飛分進合擊,免得被他鬨得下不了台!
他讓張飛領軍走陸路,殺奔巴州、雒城之西。
諸葛亮可不擔心張飛的成敗,張飛雖然看起來似乎有勇無謀,其實他在戰場上的嗅覺無比靈敏,把握機會的能力特彆強。
因此,沒有數倍於他的優勢兵力,諸葛亮不認為西川有人能夠在野戰中與張飛抗衡。
退一萬步講,就算張飛的一萬軍馬全軍覆沒,以張飛的勇武和豐富的逃命經驗,應該不會有性命之憂,也就不會影響大局。
而諸葛亮自己,用能力和武功都不在張飛之下的趙雲為先鋒,就更加沒有意外了。
他親自統主力溯江而上,相約與張飛會於雒城,先到者為頭功。
趙雲用著順手,諸葛亮也不能虧待了他,這先到雒城者為頭功,就是諸葛亮給趙雲準備的獎賞。
製定好行軍計劃,第二天諸葛亮發布軍令,開始調兵遣將。
荊州的總兵力可不少,現在差不多二十萬出頭,上次劉備和龐統隻帶走了五萬秘密訓練的新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