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雖然取得了上風,但那是占了夜色和裝備的便宜,見馬超撥馬逃走,雖然緊追不舍,但心中也暗自提防。
等到馬超扭身之時,早張飛早就察覺異常,當銅錘打來時,雖然疾若流星,但張飛看的分明,隻是一個閃身,銅錘擦耳而過,險險躲過。
馬超的這個銅錘,是一個單流星錘,後麵留有五尺長的繩索,他手上使勁,砸出去的流星錘,又回到手中。
張看飛吃了一驚,可不會給馬超第二次施放暗器的機會,勒馬便回。
這次輪到馬超神氣了,他在張飛後麵虛張聲勢地喊道:
“張飛哪裡逃?”馬超也是有樣學樣,原話奉還,也跟在後麵追了回來。
張飛可不是能吃虧的主,有心還以顏色,一見馬超追來,早把弓箭取出,拈弓搭箭,帶住馬,隻是一個回身,一箭射向馬超麵門。
馬超久經戰陣,對騎射之術非常了解,張飛的暗箭雖然突然,但還是難不倒他,被他輕輕閃過。
二將一見自己的暗算失手,對對方都心存忌憚,不約而同撥轉馬頭,各自回到本陣。
劉備一見天色已晚,有心收兵,害怕張飛犯強脾氣,就對馬超喊道:
“馬孟起,你與我三弟武功高強,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難分上下!吾以仁義待人。不施譎詐,現已入夜,就算你能支持得住,手下軍卒也需要歇息吧?不如你我暫且收兵歇息,明日再戰。”
馬超本不想再繼續夜戰,聞言正合心意,自然不會懷疑劉備。
但他回到本陣以後,馬謖從陣中閃出,讓馬超做做樣子,親自斷後,馬岱領軍緩緩而退。
張飛看到馬超退走,心裡有些可惜,但他也知道,自己能夠憑借夜戰之利取得上風,已經非常難得,也沒有在出聲撩撥馬超,跟隨劉備收軍回到葭萌關。
第二天早上,張飛是閒不住的性子,又欲下關挑戰馬超,但遲遲不見馬超軍來,忽報軍師諸葛亮,派使者送急信過來。
劉備一聽,知道定是成都有大事發生,連忙接過使者送過來的書信拆開觀看,諸葛亮在信中說道:
“主公,如果葭萌關能夠穩住,請主公速回兵進取綿竹,如得此處,則成都易取矣。本來綿竹守將吳懿,已經和幼常達成協議,答應獻城,倒也不必急於接收。但近聞劉璋派李嚴為代護軍,與劉璋妹夫費觀一起領兵三萬,前來鎮守綿竹。儘管費觀的名望和官職都不如吳懿,但因為深得劉璋信任,又有李嚴相助,此來定然會取代吳懿成為鎮守綿竹的主將,則吳懿獻城的計劃就難以實行,所以,我已經先行領趙雲、黃忠,率三萬大軍前往綿竹,阻止李嚴進駐綿竹城,請主公隨後領軍前來,與李嚴在城外決戰,然後再接受吳懿的投效,則更顯主公威名!”
劉備看完書信以後,覺得諸葛亮言之有理,葭萌關張飛與馬超兩虎相爭的這場大戲,也唱的差不多了,應該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現在有了馬謖在馬超軍中,楊柏又被魏延斬殺,也不怕葭萌關有失,劉備不顧張飛的極力反對,當場就決定回軍,徑往綿竹。
李嚴作為劉璋的代護軍,雖然手頭隻有三萬軍馬,但權利可不小,可以節製前線抵抗劉備的所有軍隊,大概相當於解放戰爭中的前敵總指揮。
而費觀明麵上的職務並不高,隻是李嚴的參軍,實際上兼有監軍之責,他是劉璋的心腹,又是李嚴的保薦人,因此,他的話語權,還在李嚴之上。
好在李嚴這次出兵的目的,並不是與吳懿合兵一處死守綿竹城,他也是想在城外立下營寨,與綿竹城成掎角之勢,在城外擊退劉備的軍隊。
李嚴與諸葛亮的軍隊,差不多同時達到綿竹城外。
因為諸葛亮牢牢卡住了李嚴進城的要道,兩軍紮下營寨在城外對峙,並沒有立刻交戰。
數日以後,劉備又領三萬大軍趕到,李嚴一看已方的兵力處於劣勢,軍中士氣不高,有點著急了,就領兵出戰,想要小勝一場,鼓舞士氣。
李嚴出戰,采用的是常規鬥將戰術,隻領了三千兵,前往劉備營前叫陣邀戰。
一見出來的是李嚴,諸葛亮派老將黃忠迎戰,也有威懾的意思在內。
李嚴在荊州日久,與黃忠同在劉表手下為官,深知其能,他的手下並沒有武力出眾之輩,他害怕彆人抵擋不住,失了銳氣,也想顯示自己的能耐,就提刀躍馬,親自出戰。
兩人雙刀飛舞,相交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諸葛亮隱在陣中觀戰,見李嚴武藝高強,兩人同處荊州,雖然素無交往,但他也久聞李嚴能乾知名,有心想要收歸已用,害怕黃忠傷了李嚴的性命,便下令鳴金收軍。
黃忠急切之間,也贏不得李嚴,但他自認經驗豐富,久戰下來,必可擒他,回陣以後問諸葛亮道:
“我正想要擒拿李嚴,軍師何故收兵?”
諸葛亮回答道:
“我久聞李嚴能乾之名,以前隻道他是一名能乾的官吏,想不到武藝也如此高強,漢升無需力取,來日再戰,當用計擒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