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畢竟也是才思敏捷,文字功底深厚,很快也領會了這八個字中暗藏的意思,嘴上誇讚楊修之才,說他多考慮了三十裡路,心裡卻對楊修越來越忌憚。
他倒不是害怕楊修會奪權謀反,而是害怕他會挑撥離間,引起兒子們因為奪位而兄弟相殘,不由生出了除掉楊修的心思。
因為他已經立曹丕為世子,自然要維持自己的決定,而楊修不但是曹植的首席謀士,還是袁氏的外甥,他有居心不良的理由。
本來,曹操對曹丕和曹植兩人由誰來做太子,繼承魏王一事,是頗為猶豫的,甚至還一度偏向於曹植。
曹植才華橫溢,是當時有名的才子。
雖然曹丕的文采亦非常可觀,但就文學才華來說,偏長於書劄,於詩賦上的造詣,比之乃弟曹植,還是頗有差距的。
所以,本身就文采極好,集軍事、政治等諸多才華於一身的曹操,開始在心裡更傾向於曹植一點。
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深得曹操信任,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爭相交結的對象。
楊修本人學富五車,也是一個才子,他的辦事能力還強,曹植做為一個名聞天下的才子,或許更對楊修的胃口。
而且曹植這個時候,正好是得到曹操寵愛的時候,加上又主動示好,楊修遂順水推舟,加入到曹植陣營,參與了這次殘酷的奪嫡之爭。
但是,曹植雖然在文學才華上占優勢,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該說曹丕要更勝一籌。
而且兩人身邊智囊集團的構成也不一樣,曹丕的智囊團,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等人,個個謀略過人。
而曹植的智囊,是清一色的是文士,雖然也是名重一時的名士、俊傑,但隻知道吟詩作賦,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可言,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在鬥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加上曹操非常倚重的賈詡,也偏向於曹丕,關鍵時刻的一句話,是曹丕成為世子的決定性因素。
楊修在曹植失寵後,曾經有意疏遠曹植以自保。
但他顧忌名聲,優柔寡斷,曹植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所以不敢過於明顯,還是保持了一定的來往密度。
曹操卻以為楊修還在幫助曹植,因為“弛道事件”,曹操對曹植已經徹底失望,為了讓曹丕順利上位,剪除曹植的羽翼是必然的,已經提上曹操的日程。
楊修作為曹植身邊的首席謀士,名聲在外,自然是首當其衝。
但他不知道韜光養晦,反而一如既往地愛出風頭,被曹操盯住了而不自知,還在為自己猜出了畫軸的謎底而沾沾自喜。
……
……
劉備在緊鑼密鼓進攻漢中,駐軍陽平關,與夏侯淵、張合、徐晃等人對峙。
夏侯淵親自坐鎮定軍山,而屢戰屢敗的張合,並沒有受到夏侯淵的處罰,還是被他委以重任,領軍駐守無險可守的廣石。
張合沒有辜負夏侯淵,就像釘子一樣紮在那裡,攔住了劉備進攻陽平關的要道。
要想擊敗張合也許不難,難的是要在夏侯淵的援軍趕到之前擊敗張合。
劉備手下雖然人才濟濟,但也對張合束手無策,要想擊敗張合,就要先拿下夏侯淵。
對陣夏侯淵,劉備的兵力並不占優,因此,他準備向留守成都的諸葛亮,請求援兵。
曹操也領軍到了長安坐鎮,遙控指揮曹軍作戰。
曹操看到雙方處於相持狀態,劉備兵力上沒有優勢,戰場上也沒有占據主動,就沒有急於進軍漢中,而是準備擇機介入戰場,對劉備進行製勝的關鍵一擊。
在襄陽丁憂的馬謖,也沒有閒著,蠻族練兵的事情,進展非常順利,賀雲和方山,按照馬謖的方法訓練了數千精銳。
但這些軍卒,是馬謖讓沙摩柯訓練作為自保之用,並不準備自己領兵投入戰爭。
現在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任何外力的加入,也許能夠打破平衡,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沙摩柯早就有心投靠劉備,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時機,馬謖認為,這次漢中之戰,是沙摩柯投奔劉備的好時機,就準備親自前往漢中推薦沙摩柯。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就到了建安二十三年,馬謖丁憂已經整整三十個月,劉備的漢中戰事沒有進展,但馬謖還沒有接到劉備征召的公文。
按照漢朝的丁憂製度,二十七個月就算丁憂結束。
因為劉備有意把馬謖留給兒子劉禪,擺明了暫時不想提拔他,自然不想給他立功的機會,馬謖也有點心灰意亂。
本來,他也不想上杆子找劉備的,但大舅哥沙摩柯卻是沉不住氣了,連續派人來催,沙冬也每天吹忱邊風。
為了大舅哥的前途,馬謖隻得親自前往漢中,準備上杆子向劉備推薦沙摩柯。
馬謖和張飛相善,一直都有聯係,而此時的張飛是巴西太守,鎮守閬中。
馬謖選的路線,就是從巴西郡進入漢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