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的計策,看似是一步險棋,卻也是一個妙招。
諸葛亮經過仔細推敲,認為此計成功的希望不小,他胸襟過人,自不會因為與法正爭功而故意反對。
在斜道入口伏擊曹軍,絕對是曹操意想不到的事情。
把數十萬曹軍堵在褒斜道,兩麵夾擊。
曹操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劉備大獲全勝,那是毫無疑義的!
活捉曹操,也是大有可能的。
想起可以一舉鼎定關中,幫助劉備一統天下的目標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自己的《隆中對》馬上就要付諸實現,就連諸葛亮也怦然心動。
因此,他也沉默不語,靜靜地等待著劉備的決定。
劉備這次耗儘心力,才在漢中取得勝勢,他當然希望徹底打敗曹操,更希望希望奪取關中。
隻有地盤大了,影響大了,劉備集團才能發展壯大。
但劉備轉念一想,如果真的把曹操活捉了,又是一個燙手分的山芋。
赤壁之戰落敗以後,曹操狼狽逃跑。
劉備在華容道,本來有機會抓住曹操,但他不得不放走曹操。
因為劉備抓住曹操,隻有兩個結果:
第一個結果,是曹操的繼承人們同仇敵愾,無視父親的死活,迅速上位,掌控權力,調集軍隊,甚至和江東孫權達成某些妥協,全力出兵對付劉備。
把整個曹操集團的仇恨都拉到自己身上,這種情況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就算孫權表麵上還是能維持表麵上孫劉聯盟,但實際上肯定是兩不相幫、坐上觀虎鬥。
以劉備現在的力量,是無法獨自麵對曹軍的瘋狂進攻的,到時候兩敗俱傷,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且最傷不起的劉備軍,肯定是傷得最重的。
如果孫權突然翻臉,劉備就要麵對曹操和孫權兩方麵的壓力,稍微不慎,就會全盤皆輸,一夜之間,回到過去的一無所有。
這個結果,是劉備無法接受的!
所以,當初在華容道,劉備毫不猶豫地派關羽過去舞弊,借故放走了曹操。
第二個結果,是曹操的繼承人以孝義為先,與劉備達成妥協,答應讓出關中。
為了換得曹操的平安,他們甚至可以歸還更多的地盤,並且送回漢獻帝,曹操更是會毫不猶豫放棄丞相的權利,換得平安回去。
但曹操的權柄已經深入人心,已經徹底掌控了軍隊和地方政權,可不是憑著一個丞相名位支持的。
回去以後,就算他連魏王的尊號都已經放棄,但隻要他振臂一呼,卷土重來是肯定的。
那時候,劉備麵臨曹操的瘋狂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