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成都縣令(9)_馬謖彆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馬謖彆傳 > 第421章 成都縣令(9)

第421章 成都縣令(9)(1 / 1)

馬謖心知,自己就任成都縣令,因為打破了荊州和益州之間的平衡,暗地裡使絆子的人,肯定不在少數!

但事已至此,馬謖斷無退縮之理!

好在諸葛亮也知道馬謖的難處,親自到縣衙主持,馬謖順利接任成都縣令。

馬謖深知,這次成都縣令的爭奪,自己被諸葛亮作為棋子,已經推到了風尖浪口。

但馬謖也不是省油的燈,不管後麵的情況怎樣,既然自己已經接任成都縣令,還是先把自己的人安插進要害部門。

馬謖也不想高獨立王國,自然不需要把官吏全部清洗,把內部搞成一塊鐵板,但也要先穩住陣腳再說。

馬謖就任成都縣令,看似是一件大事,在成都鬨得沸沸揚揚,但在劉備、諸葛亮、法正這些大佬來說,還真是不值一提。

劉備作為漢中王,自然不想止步於西川。

按照諸葛亮的建議,劉備在成都鼓勵農耕,他要廣積糧草,多造軍器,以圖進取中原。

江東孫權,作為劉備的盟友加姻親,這次劉備稱王,居然一點表示都沒有,絕口不提妹妹孫尚香回歸的事情,讓劉備心中警惕性大增。

孫尚香不回來,劉備作為漢中王,冊封王妃也是勢在必行。

劉備雖然對孫尚香有幾分畏懼,但也不至於丟了麵子,後宮不能無主,在法正的勸說下,冊封吳氏為王妃。

但劉備知道,這樣做會徹底觸怒孫權,也害怕孫權背棄盟約,轉而與曹操聯手對付自己,就把法正、諸葛亮等人召集起來,一起商議對策。

諸葛亮當然知道,孫權一直惦記荊州這塊地盤,但也害怕兩麵受敵,如果關羽不給孫權出兵借口,他背盟的可能性不會太大,就安慰劉備道:

“曹操對主公稱王,遲遲沒有動作,我料定曹操不敢出征,是沒有取勝的把握。但在荊州卻可以製造事端,打的是連接江東孫權,合謀荊州的主意。但江東孫權也不是易於之輩,手下能人異士眾多,肯定不會貿然答應此事,必教曹操令曹仁先興兵,隻要關羽能夠抵擋住曹軍的進攻,料無大礙。”

法正也出列說道:

“孔明之言有理,曹操新敗,無力進攻漢中,大舉進攻荊州,又怕受到江東孫權的夾攻,還怕主公繼續進兵關中,因此,曹操是想辦法穩住孫權,雖然曹操打好了算盤,但要想讓孫權背盟,沒有足夠的好處,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讓孫權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還是可以做到的,我認為目前孫權不會出兵進犯荊州,讓關將軍謹防曹軍的進攻即可!”

劉備在西川,最放不下的還是荊州。

從建安六年開始,劉備就進入荊州,可以說那裡是他的“龍興之地”,他對荊州的感情非常之深。

雖然關羽英勇善戰,但劉備不認為他能夠擋住孫權和曹操的兩麵夾攻,聽了法正的話語,知道孫權對荊州並沒有死心,憂心忡忡地問道:

“依此如之奈何?”

諸葛亮回答道:

“可差使者,就送官誥與關將軍,並令其整頓軍馬,做好與曹操作戰的準備,同時,要關將軍和江東孫權搞好關係,隻要關將軍能夠擋住曹軍的進攻,不給孫權出兵的借口,孫權和曹操的連接,自然瓦解。”

劉備大喜,隨即差諸葛亮推薦的前部司馬費詩為使者,齎捧誥命投荊州來。

聽說是漢中王封賞的使者到了,關羽也不敢怠慢,親自出城迎接。

入城之後,把費詩安定下來,關羽有些按耐不住,出言問道:

“敢問費司馬,漢中王封我何爵?”

費詩回道:“前將軍,四方將軍之首。”

古代官職之間,有著明確的級彆之分。

武將中,大將軍一般都是最高稱呼,而到了東漢末期,大將軍的地位甚至比三公還要高,何進就是以大將軍的職位掌控朝廷。

曹操在洛陽迎接漢獻帝,遷都許昌,也是以大將軍職位掌控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

大將軍之下,就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這些都是一品、從一品大員,是一等將軍。

而在這一等的將軍之下,就是四方將軍了。

四方將軍,顧名思義,就是以四個方位命名的將軍,包括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他們之間大等級是相同,但也有等級劃分的。

以關羽受封的前將軍為首,其次是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

秦漢時期,前將軍比其他幾個將軍的職位要重要得多,是僅次於上卿的最高職位,一般主要職責,就是負責京師的防衛或者在邊境屯兵。

比如名將李廣,就擔任過這個職位,主要管的就是邊疆軍隊作戰防禦等重要軍事行動,大體相當於現在的大軍區司令。

關羽對自己的前將軍的封號,還是比較滿意的,但他未置可否,而是接著問道:

“那另外三個與我並列的將軍是誰?”

費詩回答道:

“還有張飛、馬超、黃忠三人。”

漢中大戰結束,關羽在劉備冊封之前,曾經與部下閒談,認為這次的四方將軍的職位,應該是以自己為首,張飛、馬超和趙雲與自己並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神遊諸天虛海 從模擬海虎開始橫推諸天 太子爺囂張狂妄,卻對她俯首稱臣 怪物入侵:從灰鋁天賦砍到世界之巔 和豪門哥哥在戀綜爆紅了 從每日一卦開始打造長生仙族 超神抽獎師,全民都是我的打工仔 秋風掃洛葉 我的青春暗戀你 我在大明摸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