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既然已經決定,也不拖泥帶水,直接派出使者北上,向曹丕上貢,恭賀曹丕成為皇帝,並請求讓江東成為魏國的藩屬。
曹丕稱帝以後,也要提防孫權和劉備聯起手來討逆。
儘管曹操和孫權曾經聯手對付關羽,但曹丕對背信棄義的孫權還是不太信任,對他的動向非常關注。
一見孫權舍棄劉備,選擇歸附自己,曹丕不由鬆了口氣。
對孫權的見風使舵,曹丕內心非常鄙視,但表麵上還是非常高興。
曹丕馬上投桃報李,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曹丕用一個虛名,換得孫權認可自己的皇帝之位,是非常值得的。
所以,曹丕明知道孫權是假意歸順,也要當真。
得到這個結果以後,孫權非常高興,可算是有了合法統治江東的名頭,這才定下心來,準備專心對付劉備。
當然,對抗劉備的進攻,沒這麼簡單!
呂蒙隻用了數月的時間,就在江陵布下暗子,劉備在荊州經營多年,要說沒有什麼後手,孫權自己都不相信。
所以,要想擋住劉備的進攻,單純用兵是不夠的,維持荊州的穩定才是第一要務。
孫權本人是搞情報出身,他手下的情報頭子賈華來報,最近荊州暗流洶湧,似乎有不少人蠢蠢欲動,想要配合劉備進攻荊州。
尤其是荊南傳回的消息,一些忠於劉備的世家,似乎和武陵蠻攪到一起,荊南的局勢非常緊張。
孫權手下能乾的官員不少,但要與荊州世家溝通,無疑還是荊州本地的地頭蛇,消息來得靈通。
因此,孫權可不會浪費自己作秀請來的大才潘濬,他用人不疑,把平定叛亂、穩定荊州局勢的重任,全權交給了潘濬處理。
曹丕稱帝以後,渴望早日實現統一山河的誌向。
孫權成為魏國的藩屬以後,曹丕也暫時放下心來,專心鞏固自己的政權。
儘管曹丕知道,孫權十有八九是假歸順,是想辦讓自己當擋箭牌,但他沒有放在心上。
孫權也明白,想要通過一紙降書,就要讓曹丕出兵漢中,一起對付稱帝不久的劉備,曹丕肯定是不會同意。
曹丕也料定,劉備稱帝未久,需要立威,一定會搶先出兵,挑一個軟柿子捏一捏。
劉備還沒有進攻涼州和關中的底氣,也隻有出兵荊州攻打孫權,不但師出有名,而且頗有勝算。
這時候,曹丕也在宛城集結了大軍,看樣子也是想真的與孫權聯手對付劉備。
……
……
劉備一直想要起兵東征孫權,替關羽報仇,被病重的法正勸住。
稱帝以後,劉備第一件事就是提出討伐孫權。
但遭到了諸葛亮為首的眾多大臣反對,劉備不能一意孤行,隻能暫且作罷。
孫權歸順曹丕,曹丕封孫權為吳王的消息傳來,劉備再也忍不住了,立即就要起兵東征。
法正病危之時,一直迷迷糊糊,這天突然醒轉,頭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