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千人據城而守,對付樊胄的烏合之眾,力保城池不失並不難。
但譚家害怕樊家和習家聯起手來,那武陵城就危險了。
習家在武陵隻是一個分支,在當地的勢力並不大。
但習家在荊州的威望太高,就連與譚家交好的幾個家族,都提前說好,不與習家作對。
好在譚家不需要一直堅守,因為潘濬來信告知,隻要他能夠堅守一個月,就會親率援軍到來。
譚家作為一個大世家,家族也有智謀出眾之人。
他們不會放過任何取勝的機會,趁著樊胄招兵買馬,派出馬允混到樊胄軍臥底,施行緩兵之計。
馬允與樊胄雖然是乏乏之交,但樊胄不介入多收幾個小弟,自然是來者不拒。
因此,馬允順利成為了樊胄的幕僚。
而且出手不凡,第一個獻計,自告奮勇前去城內説降譚雄。
馬允也是商人出身,也是重利惜命之人,無利不起早。
他和譚家的關係並不是特彆親厚,肯定不會無故冒險幫助彆人。
如果是與譚家關係密切的人,樊胄不是傻瓜,自然不會得到重用。
譚家對馬允許以重利,而且他所做的事情,隻是一個緩兵之計,並沒有什麼危險,馬允才欣然而往。
馬允也不是簡單之輩,他答應進城勸降,自然是做好了萬全準備。
他在明麵上,是正兒八經地勸告譚雄,而不是陽奉陰違,壞了自己的名聲。
因此,他進入城中以後,中規中矩辦事,並沒有做任何危害樊胄的事情。
馬允與譚雄見麵以後,兩人心照不宣,開始了公事公辦。
當然,譚雄還是按照對待使者的規格招待馬允,好酒好菜款待。
對馬允的招降,譚雄當場既沒有拒絕,但也不答應,而是提出,要大會全城的各大世家,一起公議,再做決定。
樊胄能夠混到現在這個地步,當然不是無謀之輩。
大家都是武陵人,就這麼大的地方,誰家都有一些交往,這親疏卻難以分辨,他對馬允也不是完全信任。
他用人不疑,是因為他需要作出這個姿態,吸引一些人前來投奔。
而且他在城內,也安排了不少的暗子,還有那些牆頭草世家,也願意主動替樊胄提供消息,因此,馬允在城中的一舉一動,幾乎都瞞不過樊胄,他並不害怕馬允與譚家合謀,不利於自己。
知道馬允是真的在勸降譚雄,樊胄也就放下心來,在城外安心等待結果。
馬允並沒有讓樊胄等的太久,三天以後,帶來了譚雄的回複。
城中的世家,因為害怕樊胄攻城以後,玉石俱焚,受到魚池之殃,因此,打心眼裡就不想譚家和樊家開戰。
加上樊胄這些天也沒有閒著,在暗中運作,封官許願,大部分世家都讚同獻城。
喜歡馬謖彆傳請大家收藏:馬謖彆傳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