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胄寫好信,還是派馬允給譚雄送去,實際上就是一個最後通牒,隻給譚雄三天商議考慮的時間。
如果三天以後,譚雄還不答應打開城門放自己的軍隊進城,就要強攻城門。
樊胄為了威壓譚雄,馬上調兵遣將,製作雲梯,在四門同時拉開了攻城的架勢,
接到樊胄的通牒以後,城裡的空氣一下子就緊張起來。
譚雄心裡知道樊胄是虛張聲勢,但他不敢大意,如臨大敵,城門緊閉,軍隊日夜巡視。
三天以後,似乎是頂不住來自各大世家的壓力,譚雄送來了回複。
他讓步了,而且一讓就是兩步,不但答應讓樊胄的軍隊接管城池,而且還答應自己領軍駐紮到城外。
當然,這也是有條件的,而且合情合理。
那就是因為城中缺糧,為了不擾民,要求樊胄的軍隊自帶軍糧進城。
譚雄的數千軍隊,出城駐紮所需要的軍糧也需要樊提供。
樊胄這次出兵攻打武陵城,樊家可是下血本了,提供了五千人一個月的糧草軍資。
但樊胄一路招兵買馬,接待那些豪傑之士,都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錢財消耗可不小。
再加上為了提高士氣,士兵們的夥食也大幅度改善,讓他們放開肚子吃飯,這糧食的消耗非常之大。
雖然樊胄出兵才十天左右,但一個月的軍糧已經消耗大半,自己的五千人馬上就要揭不開鍋了。
這譚雄一下子抓住了樊胄的軟肋,要他自己帶糧草進城,這根本就是樊胄無法做到的事情。
樊胄攻打城池的目的,可不僅僅是為了替劉備打江山。
他們樊家的投資以及回報,還指望在武陵城內的官倉裡收回來。
至於軍隊的糧草,由城中富戶提供,已經是慣例!
樊胄心裡感到窩囊,人家軍隊打下城池都是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得到一個城池,還要自帶乾糧,這讓他情何以堪!
樊胄心中的憤怒,他軍謀雖然不行,但經商的腦子可不壞,馬上想通了其中關鍵。
這下子他已經肯定,譚雄根本就沒有獻城的誠意,所有這些做作,都是在愚弄他,實際上就是緩兵之計。
但人家譚雄這是陽謀,我就是在拖時間,我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就等著你食言而肥!
如果城內隻有譚家一個世家,樊胄不在意玩一把“兵不厭詐”,先把城門詐開再說。
到時候自己把刀往譚家人的脖子上一架,譚雄就算能夠堅守軍營,也不得不服軟。
問題是如果樊胄不講信譽,那些本來要幫助他的世家,肯定心裡犯嘀咕,就算不幫助譚雄對付自己,至少不會出力支持他。
因為譚家這一招公議,把城裡所有世家捆綁在一起,樊胄對付譚雄,就等於對付城裡所有世家。樊胄自己也是出生世家,對世家的潛力可不敢低估。
樊胄也是讀過兵書的人,知道憑自己的兵力,要徹底打敗據城而守的譚雄,這代價太大,也許是他無法承受的。
喜歡馬謖彆傳請大家收藏:馬謖彆傳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