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雖然是武將出生,但並不魯莽。
他知道習珍起兵叛亂以後,並沒有急於領兵平叛,反而是收縮兵力,先保住郡城,並派使者前去求援。
習珍開始隻有不到三千的人馬,攻打數百人駐守的縣城不難,但要從江東名將黃蓋手中奪取零陵城,就不好說了。
習珍可不想損耗兵力,采用習宏的計策,避實就虛,攻打零陵北部的縣城,現在已經攻下七個縣城,聲勢大振。
因為糧草充足,習家在荊州的名望不小,招收補充了不少人馬,現在已經有六、七千人馬。
習珍公開打出了劉備的旗號,自號邵陵太守,與黃蓋分庭抗禮。
雖然習珍的聲勢越來越大,但黃蓋卻沉得住氣,堅守零陵城不出,等待援兵的到來。
習珍兄弟集結人馬,雖然數量並不比潘濬少,但他並沒有硬拚的打算,就在潘濬的必經之處,設下了埋伏。
出乎習宏的意料之外,左等右等,他並沒有等到潘濬到來,反而等到了樊胄部下的馬允,率領數百名敗兵前來投奔。
聽說潘濬並沒有急於進兵,習珍伏擊不成,有點進退兩難。
習珍與樊胄同時在荊南起兵,本來是響應劉備進攻荊州。
現在樊胄已經敗亡,而劉備進攻荊州的消息遲遲沒有傳來。
習珍與習宏商量,習宏認為如果退守等待劉備的消息,就必須分兵駐守七個縣城,很容易被潘濬各個擊破,隻有主動迎戰潘濬,方為上策。
於是,習珍沒有退兵,因為飽受缺糧之苦,他還是加強了縣城的防守,保護囤積的糧草,馬允帶來的敗兵,怕影響軍隊的士氣,也被習宏安排到縣城休整。
半個月以後,潘濬終於領兵到來,雙方對陣。
潘濬親自在陣前勸降,被習珍嚴詞拒絕。
潘濬派譚雄出陣鬥將,習宏親自出戰。
兩人交戰數十合,難分高下,但因為譚雄戰場經驗豐富,技高一籌,占據了上風。
見習宏久戰不勝,習珍害怕弟弟有失,鳴金收兵。
潘濬也不想與習珍混戰,雙方各自退兵,開始了對峙。
總的來說,習珍沒有穩固的後方,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探子傳來消息,一直堅守不出的黃蓋,也領著數千人馬出城。
雖然黃蓋並沒有前來夾擊習珍,但也是直撲距離最近的縣城,明顯是想先收複失地,抄習珍的後路。
一旦黃蓋收複失陷的幾個縣城,與潘濬形成兩路夾擊之勢,就是習珍敗亡之日。
因此,習珍如果不想敗走,唯有擊敗潘濬,才能獲得勝機。
但潘濬的兵馬數量還在習珍之上,就算是兩軍混戰,勝負也是難以預料。
要是樊胄沒有敗亡,或者蠻王沙摩柯還在武陵,習珍就有退路。
他可以且戰且退,退往蠻族的地盤,再給潘濬一個膽子,他也不敢深入到深山之中。
現在的形勢對潘濬非常有利,習宏擔心,潘濬他未必就願意出戰,他可以選擇拖垮習珍。
喜歡馬謖彆傳請大家收藏:馬謖彆傳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