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身體已經大好了嗎?”
諸葛亮表麵上是在觀魚,實際上還是在考慮抵擋曹丕五路進攻的方略。
因為劉禪不理朝政,諸葛亮與李嚴同為顧命大臣,還是有所顧忌的。
這次諸葛亮雖然有十足的把握,讓曹丕的五路大軍無功而返,但如何安排將領們前去立功,頗費心思。
因為西川還沒有蓄積足夠的力量,這次諸葛亮並沒有和曹丕大軍決戰的打算,而是用計逼退各路大軍。
因此,前去抵擋曹丕大軍的將領,並不需要領軍迎戰,隻要耗得曹丕大軍退走,就算是大功一件,並沒有太大的風險。
所以,安排出征的將領,可不能僅僅看將領個人的軍事能力,還要看他所屬的勢力。
因為劉備集團的派係可不少,要達成幾大派係之間的平衡,諸葛亮就不能把立功的機會都交給自己人。
吃獨食可不是什麼好事,很快就成為眾矢之的,他這丞相也就當到頭了。
諸葛亮知道,要辦大事,未必要把西川各大派係凝成一塊鐵板,但安定團結的局麵,是必不可少的!
平衡好各方勢力,才能讓蜀漢政權穩步發展。
這些事情都難不倒諸葛亮,最棘手的還是與孫權恢複關係。
諸葛亮托病不出,不是害怕曹丕,而是想著如何恢複孫權的盟友關係。
劉備在荊州戰場慘敗,退到白帝城以後病故。
他的死,多少與孫權有些關係,關羽直接被呂蒙斬殺,而謀殺張飛的範疆、張達,也逃到了江東。
可以說,劉備三兄弟的死,或多或少與孫權搭上關係。
所謂“國仇家恨”,“父仇不共戴天”,劉禪答應和孫權恢複盟友關係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就算是位高權重的諸葛亮,如果貿然提出再次與孫權結盟,也會遭到強烈的反對。
首先是掌管兵權的元老一係,肯定會和諸葛亮離心離德。
曹丕五路進攻,看似形勢非常危急,諸葛亮托病不出,也沒有想著馬上和孫權恢複盟約,而是先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
但派誰出使吳國,諸葛亮卻拿不定主意。
派往他國的使者,需要很好的口才,和非凡的膽量,才能不辱使命。
因此,出使他國的風險可不小,尤其是敵對國!
但一旦出使成功,功勞也很大,是文臣們建功立業、升官發財的捷徑。
春秋戰國時期的藺相如,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因為出使秦國,完璧歸趙,獲得了上大夫的職位。
當年馬良在荊州,憑借出色的能力,獲得了關羽的認可,有荊州的第二人之稱。
但還是沒有進入劉備的權利核心,在荊州能夠與他一爭高低的人選可不少,主要有王甫、潘濬等人。
馬良有很大的危機感,為了引起劉備的重視,坐實自己荊州第二人的位置,馬良不得不求助自己的同窗好友諸葛亮,想要得到他的推薦,能夠獲得一個出使江東的機會。
喜歡馬謖彆傳請大家收藏:馬謖彆傳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