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孫權打好了如意算盤!
這次曹丕四路大軍進攻西川,聲勢可比當初的三路攻吳還要大!
孫權料想,沒有劉備這杆大旗,諸葛亮能夠壓服李嚴等西川諸將已屬不易,定然難以頂住曹丕的進攻。
當今天下鼎足而三,諸葛亮能夠求援的勢力,也隻有吳國一個選擇了。
孫權在等,那時候,自己就算不提任何條件,也能在聯盟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誰知道,諸葛亮居然輕描淡寫地擋住了曹丕的四路進攻。
探子送來的幾個消息,都對蜀漢非常有利。
孫權固然無法趁火打劫,甚至沒有來得及趁機示好,曹丕就已經退兵,讓孫權錯過了與蜀漢交好的最佳時機。
現在蜀漢穩如泰山,反而是孫權有些焦頭爛額,又要處理晉宗叛投的事情。
孫權懊悔不已,正不知如何補救,忽報蜀漢使者鄧芝來訪。
孫權心中大喜,馬上就要接見鄧芝。
但被老謀深算的張昭攔住了,並勸阻道:
“雖然與蜀漢重修舊好,固然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但也是雙方都迫切需要的,這次諸葛亮派鄧芝前來,未必就是好意,想必是諸葛亮害怕曹丕卷土重來,前來結盟,主動權在我們手裡,不如先把鄧芝晾起來,以報上次丁厷傲慢無禮之辱。”
孫權也不知道鄧芝的來意,自己這次讓陸遜調兵遣將,聲勢可不小,趁火打劫的心思昭然若揭,也有可能前來譴責的,就依計安排鄧芝入住驛館,並沒有立即接見。
鄧芝這次來到江東是結盟來了,連續數天,連孫權的麵都見不到。
好在這種情況,也在鄧芝的意料之中,他早就有了對策,那就是主動出擊,上表求見孫權,他決定在上表中開城公布,表明蜀漢的態度。
鄧芝在表文中寫道:
“臣這次前來,不僅僅是為了蜀漢,也是為了吳國的安危。“
孫權搞清了鄧芝的來意,心裡有了底,決定接見他。
但采用什麼樣的態度,卻是關係到吳國在聯盟中的地位,和張昭等人商量以後,決定先給鄧芝一個下馬威,借此打壓整個蜀漢的氣焰。
孫權聽從張昭的安排,在堂前設立油鼎,命武士立於左右,各執軍器,召鄧芝入見。
鄧芝接到孫權召見的消息,不敢怠慢,整理衣冠而入。
剛到孫權的宮門前,就發現戒備森嚴,有兩行武士,威風凜凜,各持鋼刀、大斧、長戟、短劍,直列至殿上。
鄧芝明白,孫權要彰顯自己的威嚴,並無懼色,昂然而行。
至殿前,又見鼎鑊內熱油正沸,左右武士以目視之,鄧芝微笑不懼。
近臣引鄧芝到簾前,鄧芝長揖不拜。
孫權令近臣卷起珠簾,訓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