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戰爭史,有記載的,不乏規模宏大的戰例。
但那些著名的戰例,史書上記載參戰軍隊的具體數目,並不是那麼令人信服。
就拿戰國時期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來說,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俘虜,多少有點令人懷疑!
先不說雙方參戰的軍隊數量有多大,就算是四十萬頭豬要坑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不符合秦國掠奪人口的本意。
這與當時的將校軍官的文盲居多,統計數字不準確有一定的關係,但主觀上的浮誇虛報,也是存在的。
當年曹操下江南,接受劉琮的投降以後,緊接著征討孫權。
曹操號稱八十三萬大軍,消息傳到江東,可是嚇壞了江東無數世家豪強。
這等效果,當然是曹操樂意見到的。
但這個軍隊的數量,還真不是曹操憑空捏造說大話,而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浮誇虛報的數字,其中的水分也是大家默認的吃空餉的數量。
實際上,曹操本部兵馬加上荊州的降兵,以及運送糧草的輜重兵,最多也不過五、六十萬。
剩下的二十多萬,都是吃空餉的名額。
這是當時一個默認的潛規則,那些家族的私兵,跟隨主公的大部隊出征,能夠得到的好處,除了戰後的戰利品,就是戰前的糧草輜重分配。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出征之初,戰爭勝負未料,戰利品想都不用想,如果再沒有糧草配備,所謂“皇帝不差餓兵”,那些世家豪族的私兵,絕不會出動的。
蔡方進入軍隊以後,從一個小小的什長,很快就成長為百夫長。
他帶來的那十個手下,也都提拔為下層軍官。
享受到當官的種種好處以後,蔡方欲罷不能,做夢都想著升官發財。
為此,他沒有少給頂頭上司唐谘送禮。
但在軍隊裡麵,奉行強者為尊的原則,官位的競爭非常激烈。
除了個人的勇武之外,將領們官位的大小,還與手下兵力的多少直接相關。
蔡方想要獲得更高的官位,除了必要的軍功,手下的兵力也是硬指標。
雖然蔡方沒有參加大型的戰爭,但每年都有例行的剿匪,他都是急先鋒。
雖然每次都是小打小鬨,但多年的軍功積累,蔡方早已具有升任彆部司馬的資格。
在軍隊裡麵,隻有統領千人以上,才算得上真正的將軍。
百人將與將軍之間還有一個過渡職務,就是軍司馬,一個軍司馬掌管的兵力一般是五百左右,一個將軍手下,通常隻有兩個司馬。
但為了鼓勵手下立功,軍隊還有彆部司馬的編製,兵力上不要求五百那麼多,但最少也要有三百人以上,也算有職有權。
蔡方手下的兵力不足兩百人,不夠升任彆部司馬的最小限額。
他不想放棄升官的機會,隻得不遺餘力招攬了一些壯丁,成為他的手下私兵。
供養這些私兵,需要不少錢糧。
因為彆部司馬的這些私兵不在郡兵軍隊供養的編製之內,軍餉、糧草,甚至是裝備,都必須蔡方自掏腰包。
蔡方雖然在江湖上做了不少沒本錢的買賣,積累了不少家產,但他也不能坐吃山空。
蔡方變本加厲剿匪,把昔日同夥的財物納為己有,同時,也加入到吃空餉的行列。
如果唐谘真要追究吃空餉的問題,他的部下軍官,沒有一個是乾淨的。
唐谘放出要處罰蔡方的風聲,除了要借徐質的手逼迫蔡方造反,還也想敲打敲打手下那些桀驁不順的軍官,可謂一舉多得。
徐質深恨蔡方,礙於他手握兵權和唐谘的庇護,一直拿他沒有辦法。
而蔡方也以此為榮,到處炫耀,給自己刷聲望,兩人的梁子越結越深。
現在蔡方失去了唐谘的庇護,徐質可不想放過這個機會。
徐質不敢貿然行事,先行試探一下唐谘,他胡亂給蔡方羅織了罪名,派出衙役前去軍營傳喚蔡方。
蔡方自不能束手待斃,就馬上找頂頭上司唐谘尋求庇護。
唐谘早就想好了托詞,他先是說了一大通豪言壯語,並馬上派人前去和太守徐質交涉,要讓徐質撤回傳喚,讓蔡方非常感動。
兩人閒話了一會,唐谘派出的人很快就回來了,並帶來了一紙文書。
唐谘看完了以後,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對蔡方說到:
“蔡方,你是不是得罪了什麼大人物?你的案子是上麵點名要查的,事情也是你投軍前發生的,上麵有人給徐質撐腰,我也無能為力,這次的事情自由你自己解決了!”
聽了唐谘的話語,蔡方想起自己當年在江湖上肆意妄為、快意恩仇,不法之事還真沒有少做,無意中得罪某大人物,也是可能的。
這些事時過境遷,唐谘確實不好插手,他也張不開嘴求情,隻能默然而退。
其實,這都是唐谘早就準備好的劇本!
所謂的文書和上麵插手等說辭,純屬子虛烏有。
蔡方可不知道其中的內幕,徐質擺明了要把自己往死裡搞,他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