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兗州站穩腳跟以後,回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有諸多不足之處。
其他都沒有什麼,但鮑信身亡這件事,漏洞頗多,曹操有點做賊心虛。
他害怕彆人懷疑鮑信之死,更害怕鮑信的親屬中有人知道秘密協議的內情。
鮑信的軍隊,巳經被曹操完全吞並,他的兒子年幼,兩個兄弟在討伐董卓時先後戰死,曹操倒不怕有人來爭奪齊北郡。
但曹操與鮑信私下裡的協議,要是被鮑家人傳揚出去,天下人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鮑信是死在曹操手裡。
那曹操的名聲可就壞了,朋友和部下,就會人人自危,和他離心離德,對他以後的發展,非常不利!
於是,曹操把鮑信的兒子鮑勳收養了,與自己的兒子曹丕一起培養,一視同仁。
如此一來,他就不用擔心鮑家人到處亂說,反而因對朋友講義氣而獲得好名聲。
其實,曹操完全是多慮了!
鮑信與曹操私下裡的秘密協議,畢竟是上不得台麵的事情,他也害怕傳揚出去。
而且鮑信也沒有把握曹操一定會答應自己,他並沒有告訴彆人,包括自己的親信、族人。
因此,鮑家人非常認同“鮑信因為救曹操而死”的說法。
隨著曹操在兗州的威勢越來越大,甚至有些鮑氏族人不遺餘力在外麵宣傳,以此來加強鮑家與曹操集團的關係,並得到應有的好處。
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聰明的人也不止曹操一個。
與鮑信一起迎接曹操進入兗州的陳宮,還是對鮑信的死產生了很深的懷疑。
陳宮尋思:“我隻道曹操是位明君,與鮑信把兗州獻給他,原來他卻是個狼心之徒,反而害了鮑信的性命!”
陳宮隻是曹操手下的一個謀士,而且還不是那種特彆信任的,自然不敢質疑主公。
而且他沒有半點證據,也是無可奈何。
陳宮甚至不敢露出半點風聲,怕引起曹操的疑心,反而自己遭了毒手。
但他的心中,已經有了離開曹操的念頭。
曹操的羽翼漸豐,對兗州的控製能力越來越強,遠非當年劉岱可比。
當年袁紹推薦他為東郡太守,也是有條件的。
袁紹和曹操達成了默契,他向北發展,而曹操隻能是向南發展。
袁紹出兵攻打公孫瓚,曹操出兵幫助袁紹擋住了公孫瓚的盟友劉備、單經及陶謙諸軍,袁紹才能專心對付公孫瓚,最後,在龍湊之戰中獲得勝利,扭轉了形勢。
曹操素有大誌,深知征伐天下,兵員和糧草缺一不可。
他坐擁兗州之地以後,早就覷視更加富裕的徐州。
徐州的黃巾軍早被陶謙肅清,百姓安居樂業,曹操一時沒有合適的進攻理由。
現在陶謙部下居然敢動曹操的家人,曹操雖然正是傷心之時,但他並沒有被仇恨衝昏了頭腦。
他馬上想到,在報仇的同時,還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徐州納為己有。
曹操的地盤雖然不小,但被袁紹、袁術兄弟和陶謙夾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