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點映結束後。
許多影評人都不由地感歎:“不愧是狗導演,真敢拍啊!”
“有什麼不敢的?其實電影裡麵已經很克製了,還有很多的東西沒有拍出來!”
“但是已經很不錯了好吧?”
很快地網絡上就開始出現了許多關於這部電影的評論。
“帶著一片空白去看,全程目瞪口呆。或許是太久沒看國產戰爭片了,看完這部,就像片中老鐵抽的那口煙,舒坦!蘇州河南北兩岸,一邊是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另一邊是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地上是戰火橫飛、天上是圍觀看戲。1937年的淞滬會戰,太多的故事說不完。
“孩兒不孝…娘,俺走了…”陳樹生綁炸藥跳樓的群戲,沒忍住直接老淚縱橫。
久違的口號“弟兄們,來生再見”、簡短的一句“送你一程”都蕩氣回腸,戰爭片拍出了很獨特的江湖氣。
“活著就是勝利”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從四行倉庫拉伸鏡頭,到現代的都市尚海,電影內外,這都是最好的結局。可是可悲的是,活著真的就是勝利嗎?”
“天堂與地獄隻隔一條河,陣地與墳墓同在一座橋,壯士與伶人隻差一層皮,慫包與英雄同扛一麵旗。南岸有不恨國亡的商女,北岸是壯士許國的男兒,那邊有粉墨登場的關羽,這邊是七進七出的趙雲。四百壯士用血肉喚四萬萬民眾覺醒,五十三米河岸當幕布為租界萬國表演。硝煙後,白馬尚在,旗幟未倒,英雄不老。”
“《八佰》壯士最慘烈的人生,在槍聲結束之後才正式開始!”
“《八佰》讓人震撼的地方在於它沒有故意去彰顯震撼卻收獲振聾發聵的效果,它用收束寫磅礴,用膽怯寫勇敢,用恐懼寫悲壯,用不知所措寫義無反顧。
那些兵裡有痞子、混子、油子,但最終他們都成了戰士。那群人守護的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精神,有關於尊嚴和意義,其實這早就超越了某些區隔與衝突,在這樣普遍的精神感召之下,如果說非要討論守護,那他們護的就是人性尊嚴的旗幟。我們在生死硝煙裡看見的是應該是一個一個一個的人,是具體的恐懼與希冀。
特彆是過橋後的短短的幾分鐘,雖然略顯倉促,但是卻更讓人銘記,這群本該有著英雄之名的戰士,結果卻從未獲得過真正的英雄的待遇。
真正的慘烈,在槍聲結束之後!可悲可歎!”
“就像片名一樣,八佰。還是將核心置於個體,這也是最喜歡的一點。一群普通小人物的個人戰爭史,以及他們的覺醒。其中的血性,也是由之激發出來的。
有羊拐這樣的老兵油子,他喜歡扒拉死人的軍餉,有老鐵這樣的嘴炮王者,瓜慫,可是最終卻用死洗刷了瓜慫之名,也有根本沒有開過槍的農民端午,有隻有十三歲的孩子......
正因為有了這些人,才讓人感受到,真正的有血有肉!”
“電影結束,全場靜默,仿佛所有的觀眾還沉浸在那種悲壯的氛圍中沒有回神!”
“印象最深刻的,是陳樹生的八字遺書,和那毅然決然的一躍而下的身影,是隨著老鐵在雪中孤身大唱《定軍山》,是羊拐最後吸上一口煙,用燦爛的笑容投身戰鬥。”
“影片一開始兩岸的對比,租界的漠然到熱血,這其實是帶著荒誕的,但同時又是合理的,這就是電影。”
“老算盤是點睛之筆,很多人期待老算盤最後會來一波反轉,拿起槍投入到戰鬥當中。但這,隻能是一廂情願,因為這樣的老算盤不但不會拿起槍,還會活的很好,一直活到了現在和未來。
這很可悲,可這就是事實。
看到老算盤出現在河岸上,我有一瞬間那麼想要把手裡的爆米花砸過去!
可是又們心自問,其實這樣的人真的少嗎?
電影中有一個賣包子這樣看待這場戰鬥,也代表對這場戰爭的看法:
全部撤退了就太平了呀,東洋人是不可能打到這邊來的,生意能夠做下去就蠻好了。
這何嘗不是當時的老算盤們的想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