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準備在蘇利亞州西北部建立超大型煉鋼廠,那裡靠海,而且煤炭、鐵礦石儲量豐富,是天然的鋼鐵基地。
很快,眾人來到鐵廠南麵的煉鋼爐;
霍鑄昌介紹道:“殿下,先祖傳承下來的生鐵煉鋼方法,主要采用百煉法、炒鋼法和灌鋼法;”
作為穿越者,馮瑞科熟知古人的各種煉鋼方法,數千年經驗的積累,都沒能開啟工業革命,真是遺憾。
“可見要發展成工業國家,還是需要從思想上、文化上著手。”馮瑞科心裡如此想到;
想到這裡,他對霍鑄昌問道:
“買回來的煉鋼爐,歐羅巴采用的是哪種方式?”
霍鑄昌指著眼前的一個搭建好的爐子,回答道:
“回殿下話,聽歐羅巴人介紹,此爐叫做攪煉爐;就是將生鐵於爐內加熱,再灌入熱風,人工攪拌後得到鋼鐵,算是炒鋼法的變種。”
馮瑞科繼續問道:“產量對比咱們的方法,如何?”
霍鑄昌回答道:“此爐日產量一噸半,比炒鋼法大很多,我正要向大人稟報,以後都采用此法。”
英國人研發出攪煉爐生產鋼鐵的方法,後來更是衍生出轉爐煉鋼法和平爐煉鋼法;
馮瑞科想了想,說道:
“好,你們先熟悉此爐的製作方法,我給你一些建議,可以嘗試看看;”
這個時代,轉爐煉鋼法還需要兩年後的1856年,由英國人貝塞麥發明;而平爐煉鋼法,還是1867年,被法國人馬丁在攪煉爐基礎上發展而來。
而馮瑞科恰好記憶中,有這兩種煉鋼法的資料;
所以,這兩種煉鋼法,還是交由中國人來發明吧,也算是對得起祖宗的傳下來的經驗和知識。
他開始引導,想引誘小白羊一樣的說道:
“霍師傅,你看這個攪煉爐,是將熱風灌入爐裡,氣流隻能和鐵水表麵接觸;
是否可以將風管延伸到爐底,在鐵水裡鼓泡,這樣能讓鐵水接觸更多的空氣;
甚至,我們可以打造專門的鋼鐵爐,將通風管預鑄在爐裡。”
馮瑞科的話,讓霍鑄昌陷入思考,而周圍的工匠也都在思考此建議;
“殿下,您的提議我們可以試驗一下。”
說完,不等馮瑞科回答,就迫不及待的帶領工匠們,利用現成的條件,將鐵質通風管延長到爐底,通過蒸汽鼓風機將風送入裡麵。
馮瑞科也不著急走,就在那看著他們操作,還和旁邊張集馨聊天;
張集馨疑惑的問道:“殿下,您確認此法能夠成功?”
馮瑞科聽看了他一眼,臉上不露聲色,回答道:
“我也不敢肯定,隻是讀過一些歐羅巴的書,知道煉鋼的原理就是除去鐵中的雜質,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空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