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種種原因,賈家人在大院以及周邊並不受待見,棒梗也不例外。
但是這種情況隻發生在大人和懂事的孩子身上,像年紀小一些的,比如張懷國這樣的孩子並不會主動帶著有色眼鏡對待棒梗。
主要原因是這些年紀尚小的孩子們關注點不一樣,他們隻關心和誰玩會更開心,而不是對方的父母長輩如何如何的討人厭,所以要躲著對方。
就像這一次,張懷國不想帶棒梗玩的理由很簡單明了,因為棒梗年紀小沒有力氣,動作也很容易變形,根本就操練不起來,和大部隊配合不好。
既然不能讓張懷國滿意,那他憑什麼答應棒梗加入自己的“軍團”,而且還要給這種不能滿足自己命令的“士兵”發糖給予獎勵。
可棒梗從不思考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哪怕張懷國明說了他也沒放在心上,每次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想去搶。
要不到就想來硬的,隻能說棒梗不愧是賈張氏帶大的孩子,還真是隨心所欲,不講道理。
說到底張懷國比棒梗大了十個月左右,在身體素質上肯定是占了優勢的,因此任由棒梗如何蹦躂,他在張懷國手裡是討不到半點便宜。
所以棒梗就習慣性的跑回家告狀,久而久之,賈張氏對張懷國也充滿了敵意,尤其是在張家老二老三出生以後,賈張氏就更緊張更擔心了。
現在一個都對付不過來,將來可是一對三,這哪裡吃得消啊!
自己的寶貝孫子吃了虧,就等於是自己吃了虧,賈張氏越想越覺得煩躁,就想著什麼時候能找機會教訓張懷國一頓,最起碼要讓他知道自己孫子不是那麼好惹的。
正好,報複的機會來了。
“奶奶,你說的爺爺是誰啊,他真的能保護我不受欺負嗎?”
聽到賈張氏要求自己出門打回去,棒梗下意識的縮了縮脖子,他很清楚自己打不過張懷國。
賈張氏拍了拍棒梗的腦袋,信心滿滿的說道:
“對,他可以保護你,放心大膽的去,我和那個爺爺一定會為你撐腰的!”
被賈張氏一番教唆後,棒梗也是勇氣爆棚,大搖大擺的出門找張懷國的麻煩去了。
站在門口眼看著棒梗主動要求加入到張懷國的踢毽子隊伍當中去,賈張氏又立馬跑到了窗口張望,同時目光時不時的投向對門的易中海家。
“張懷國,你們帶我一起玩唄!”
言語間明明是請求的意思,但是不知為何到了棒梗這裡就變成了要求,而且那大搖大擺的樣子看起來十分囂張。
中院裡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不多,算上張懷國一共就四個人,加上棒梗也就五個孩子,五個人玩一個毽子有些勉強,但是互相踢和接,湊合湊合沒啥問題。
一看來人是棒梗,其餘的三個孩子都是滿臉的不高興,有兩個年紀稍微大一些的毫不掩飾對棒梗的厭惡,像趕蒼蠅似的揮手示意棒梗快走開。
躲窗戶後麵看到這一幕的賈張氏眼睛一瞪,低聲唾罵道:
“這誰家野孩子,一點禮貌都沒有,真是欠揍!”
但很快,賈張氏的注意力就轉移到了張懷國的身上,因為毽子是他帶來的,能不能帶棒梗玩也是他說了算。
這邊張懷國明顯感受到了玩伴們對棒梗的厭惡,其實他也不喜歡棒梗,可皺了皺眉頭後,最終還是點了點頭。
“好吧,不過我一會兒就要去吃飯了,所以不能玩太久,還有你可不能再一個人占著玩不讓大家一起玩。”
考慮到自己一會兒就要走,加棒梗一個也沒啥,而且自己父親張元林也常說都是住一個大院的,除了原則性的問題不能讓,其他沒有必要太計較。
“好吧,不過我一會兒就要去吃飯了,所以不能玩太久,還有你可不能再和之前那樣,一個人站著玩不讓大家一起玩。”
隨後,張懷國一臉認真的和棒梗說起了遊戲規則。
玩法很簡單,大家圍繞一起站成一個圓圈進行踢毽子接龍,每個人接到毽子以後就往右邊的人那邊踢,一個接一個的傳下去,誰要是沒接住就算輸,暫時性的退出遊戲,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勝出,之後大家再重新開始新的一輪。
其實這是孩子們之間常見的玩法,大家湊在一塊兒也會心照不宣的玩起來,按理說加棒梗一人也沒必要整的這麼嚴肅,他之前又不是沒有玩過。
可張懷國不放心,他知道棒梗是個喜歡賴皮的家夥,所以還是選擇多浪費一些時間和口舌,明明白白的把規矩再講一遍。
“知道了知道了,我之前又不是沒有玩過,趕緊開始吧!”
棒梗迫不及待的踩著小碎步,催促著大家趕緊開始,他一個人待在家裡無聊的要命,賈張氏一天到晚不是坐著就是躺著,從來不陪他玩。
想著棒梗一個人沒人玩的樣子是有些可憐,但是再想到他的所作所為,就又覺得他可恨了,有句話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講清楚遊戲規則後,張懷國一聲令下,大家迅速圍成了一個圈,然後從張懷國開始按照統一順序進行踢毽子接龍。
參與遊戲的孩子們有大有小,但是大的孩子會主動照顧小的,要麼動作幅度放小,要麼力度變輕,在接毽子的時候也會主動跑位,總之大家都在努力的配合著完成一整圈的接龍,這才是這個遊戲最完美的結局。
雖說遊戲的規則是不斷的淘汰直至出現勝者,但那樣就會導致水平不好的孩子參與性降低,隻能在邊上看著彆人玩,所以大家都會覺得能一圈一圈的傳下去才是最好玩的。
在棒梗加入之前,張懷國和其他三個孩子就配合的很好,也玩的非常開心,時不時的就會有歡笑聲出現。
可等棒梗加入之後,本應該持續的歡笑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謾罵和譏諷,原本活潑歡快的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因為棒梗實在是太賴皮了,每次到了他這裡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大家看在他年紀最小的份上已經是儘可能的讓他,結果還是不儘人意。
失誤就失誤了吧,影響了孩子們刷圈的樂趣,那就按照規矩主動退出等下一輪,這樣也沒人會再去怪他,可棒梗不願意,他沒玩夠非要繼續賴著。
這就導致棒梗厚著臉皮賴著不退出,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失誤接不住毽子,沒辦法完成一整圈的傳遞,這極大的影響了其他孩子們的遊戲體驗。
短時間內大家都選擇忍一忍,但時間一長,比棒梗大的孩子們受不了開始叫罵,張懷國也是眉頭緊皺,他知道自己一時心軟接受了棒梗的加入,結果卻導致大家的遊戲體驗變差,自己肯定要負一部分責任。
終於,在大家的情緒即將暴走的時候,張懷國叫停了遊戲,對著棒梗說道:
“棒梗,要不你先去找彆人玩吧,你太小了,跟不上我們的節奏,這樣下去大家都沒法兒玩。”
聽到要把自己踢出隊伍,棒梗不樂意的叫喊道:
“憑什麼,都答應我和你們一玩了,現在又不讓我玩,你們說話不算話!”
張懷國還沒耐心的解釋,其餘的孩子們咬牙切齒的開始指責棒梗不懂規矩在先,說好的沒接住毽子就要暫時退場,結果還硬賴著不走,語氣中的還直接明了的說就不該帶他玩。
麵對孩子們的如此羞辱和謾罵,棒梗氣的麵紅耳赤,吃不得虧的他拿起毽子就往其他孩子身上用力扔去。
好在大的孩子反應能力比較快,及時的躲開了,要不然這毽子砸在人的身體上肯定會有痛感。
眼看著現場要亂,張懷國剛想動手以暴製暴,但他想起了父親對自己的教育:凡事都要多動腦,少動手,可以調度和談的事情一定要多嘗試,這也是一種極其珍貴且有效的修煉方式,如此經曆一次可比聽幾十上百句大道理要來的實在。
想到這裡,張懷國深吸一口氣,上前把想要動手的孩子們攔住,然後對著棒梗擠出一抹笑容來,說道:
“棒梗,這樣吧,我再回家拿一個毽子給你,這樣你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可以吧?”
張元林家底之厚是尋常人等想象不到的,隻是一直沒有體現在表麵,而細節處又不被人知曉,除了日常的吃穿用度很富足以外,像張懷國的各種各樣的玩具以及零花錢也是大院裡的孩子們做夢都想象不出來的多。
就拿毽子做比方吧,這不是什麼值錢的玩意兒,可對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也不是想要就能有的,更彆說家裡有一堆了,張懷國就有一大堆,基本上是壞了一點直接換新的,修都不帶修的。
當然張元林修大件拿手,區區一個毽子肯定不在話下,可他時間寶貴啊,忙正事兒的時候哪有功夫花時間在一個毽子上,就乾脆弄了一整箱的毽子備用,其他的易損玩具也是一樣。
就包括目前大院周邊已知的最貴玩具搖搖車和兒童自行車,彆的孩子想要求著爸媽也拿不出錢買,可張懷國家裡各備了三輛供他折騰,私人大院裡更是存了一堆不同款式的。
這個時候,張懷國絲毫不心疼自己送一個毽子出去,他隻想著利用這個機會鍛煉一下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相信父親張元林知道了肯定會好好的誇獎他。
然而事與願違,張懷國想的還是太簡單了,一個全新的毽子按理說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很有吸引力,可棒梗卻根本不給他這個麵子。
“不要,我就要跟你們一起玩!”
說完,棒梗自說自話的把踢遠的毽子拿回來,然後對著身邊的孩子用力一踢。
這一次,那個孩子沒能躲開,砰的一聲悶響,那個孩子被踢中了胸口,幸好是在冷天,大家穿的比較厚實,不然這一下子怕是要青一塊了。
本來這個孩子就帶有情緒,現在又被偷襲心裡肯定不能忍,就叫罵著朝棒梗撲了上去。
如此情況看的張懷國心裡也開始冒火,想著棒梗既然敬酒不吃吃罰酒,那自己還和他談啥,不如直接給他點教訓讓他長長記性。
畢竟這場矛盾是因自己而起,要不是自己答應讓棒梗加入,就不會有後麵這些破事兒,想到這裡,張懷國上前拉住那個想要動手的孩子,隨後自己站在了棒梗的麵前。
“你是故意的吧,趕緊和彆人道歉!”
到了這個時候,張懷國還是很理智的,沒有主動出手,他依舊是想通過語言控製局麵。
但棒梗就不願意多動腦子想事情,而且他從來就沒在賈張氏那裡接受過素質教育,於是在麵對張懷國的震懾時狠狠的啐了一口,那態度實在是囂張至極。
“很好,這是你自己找的!”
張懷國低頭看了一眼鞋子上的唾沫印子,心中怒火瞬間竄起,然後抬手就給了棒梗一個**兜。
“啪!”
伴隨著一道清脆響亮的耳光,棒梗原地轉了一圈摔倒在地。
彆看張懷國年紀小,但是張元林早早的就給他規劃了鍛煉體能的每日必修課,什麼叫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除了才能還得保證有體能,隻有這樣才能均衡的成長。
短暫的沉默後,棒梗哇的一下哭出聲來,他下意識的想要跑回家告狀哭訴,但很快他想起了奶奶告訴自己的話,然後鼓起勇氣衝向了張元林,開始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