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皇宮的書房中,段正明正眉頭緊鎖,對著一幅地圖沉思。身旁的大臣高泰明輕聲問道:“陛下,您為何如此憂慮?”
段正明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道:“朕在思考大理的未來,如今局勢變幻,朕有意歸順大宋,為大宋守南疆。”
高泰明一驚,連忙說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還需從長計議。大理國雖小,但也有我們的尊嚴和傳統,貿然歸順,恐國內臣民有所不滿。”
段正明微微歎了口氣:“高愛卿,你隻看到了眼前。如今周邊各國紛爭不斷,大理若想長治久安,唯有依靠大宋這棵大樹。且大宋文化昌盛,經濟繁榮,若能歸順,對我大理百姓也是一件好事。”
高泰明沉思片刻,說道:“陛下心係百姓,此乃大理之福。但歸順之事,還需謹慎行事,需與群臣商議,聽取各方意見。”
段正明點了點頭:“朕明白,明日便召集群臣,共商此事。”
次日,大理皇宮的朝堂上,段正明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群臣。
“諸位愛卿,朕欲歸順大宋,為大宋守南疆,不知你們有何看法?”段正明目光掃視著群臣。
一位老臣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大理自立國以來,世代傳承,如今怎能輕易歸順他國?這將使我大理失去獨立之地位,祖宗之基業也將毀於一旦。”
段正明說道:“愛卿所言,朕並非沒有考慮。但如今局勢,若不歸順大宋,大理恐難以在亂世中自保。且大宋對周邊各國多以仁政相待,歸順之後,大理百姓或能過上更安穩的生活。”
另一位大臣說道:“陛下,大宋雖強,但我們大理也有自己的軍隊和實力。若與大宋為敵,雖艱難,但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段正明搖搖頭:“戰爭隻會帶來生靈塗炭,百姓受苦。朕不願看到大理的土地被鮮血染紅,人民流離失所。”
這時,一位年輕的大臣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歸順大宋並非壞事。大宋的文化、技術皆領先於我們,歸順之後,我們可以學習借鑒,促進大理的發展。而且,為大宋守南疆,也是為了天下的和平穩定,此乃大義之舉。”
群臣頓時議論紛紛,有的讚同,有的反對,朝堂上一片嘈雜。
段正明抬手示意大家安靜,說道:“諸位愛卿,此事關係到大理的未來,大家暢所欲言,但要以大理的長遠利益和百姓的福祉為重。”
一位武將站出來說道:“陛下,臣是個粗人,不懂什麼大道理。但臣隻知道,作為軍人,要保家衛國。若歸順大宋,我們的軍隊將何去何從?”
段正明說道:“將軍不必擔憂,若歸順大宋,軍隊仍可保留,為守護南疆、保衛百姓而戰。而且,大宋的軍事製度和訓練方法或許能讓我們的軍隊更加強大。”
高泰明此時說道:“陛下,臣認為此事需權衡利弊。歸順大宋,我們能獲得大宋的支持和保護,但也可能失去部分自主權。若不歸順,我們將麵臨諸多挑戰和風險。”
段正明站起身來,走到群臣中間:“朕深知此事的重要性和複雜性。但朕每每想到百姓在戰火中的苦難,心中便十分不忍。大宋皇帝仁德,若我們真心歸順,想必他也會善待大理百姓。”
一位大臣說道:“陛下,可先派遣使者前往大宋,探探大宋皇帝的態度,再做決定。”
段正明點了點頭:“此計可行。那就速速準備,派遣使者前往大宋。”
不久,使者從大宋歸來,帶來了大宋皇帝的回複。
段正明再次召集群臣,說道:“大宋皇帝對我們的歸順之意表示歡迎,並承諾會給予大理百姓優厚的待遇和保障。”
群臣聽後,態度有所鬆動。
段正明接著說道:“朕決定,正式派遣使臣前往大宋,商談歸順的具體事宜。但在這之前,我們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大理的利益和百姓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高泰明說道:“陛下英明,臣等定當全力協助陛下,完成此事。”
在準備歸順的過程中,段正明又多次與群臣商議細節。
“我們要明確大理在歸順後的地位和權利,確保大理的文化和傳統得以保留。”段正明說道。
大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終於,大理的使臣帶著段正明的誠意和期望,再次踏上了前往大宋的征程。
大宋皇宮,金碧輝煌,莊嚴巍峨。這一天,大宋皇帝趙煦在禦書房召見了來自大理的使臣,準備商討大理歸順的重大事宜。
禦書房內,趙煦端坐在龍椅之上,身著華麗的龍袍,神色莊重而威嚴。他的目光落在了走進書房的大理使臣身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和審視。
大理使臣恭敬地行禮,“大宋皇帝陛下,吾等奉大理段正明陛下之命,前來商討歸順之事。”
趙煦微微點頭,示意使臣平身,“朕對大理的誠意表示讚賞,此次商討,關乎兩國未來,當慎重對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