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堂的動靜引起了外邊無數人注意。
有經過這裡的。
也有知道吳庸講課,刻意跑來的,但由於是公開課,時間一到,裡麵就封閉了通道。
所以外邊隻能聽,不知道裡麵到底什麼情況。
隻是聽著裡麵時不時響起巨大動靜。
外邊許多師生都咂舌不已。
這啥情況?
講個課而已,用不著搞這麼大的動靜吧?!
也因此越發好起來起來。
人也越來越多。
……
裡麵。
眾多師生還在驚歎吳庸的觀點。
顧小曼又一次舉起手來,“老師,我有個疑問,按照您的觀點,您說紅樓,前麵八十回和後麵四十回不是同一個人寫的。”
停頓一下。
顧小曼看著吳庸,“那麼後麵四十回的創作者,又是誰?倘若真有這麼個人,您覺得是誰?為什麼在文獻和曆史記載中,卻是從未出現過?”
在先前吳庸提出關於這個觀念,以及後麵舉證作為一個文學創作者,對於書內人物性格,和邏輯關係,不會混淆的時候。
其實顧小曼,已經有幾分相信吳庸的觀念。
可由於自幼到大,紅樓都是曹雪芹先生寫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太過於深。
這讓顧小曼依舊更加願意相信,吳庸的推斷和提出的觀念是錯誤的。
此時。
所有人都看著吳庸。
吳庸笑道:“我並不能篤定後四十回,但我能確定後四十回,一定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寫。”
“至於為什麼?”
“我先前就已經提出我依據,一個嚴謹的原創者,是不會混淆筆下的人物性格和改變的。”
“倘若真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寫,那究竟是誰?”顧小曼依舊不能接受吳庸的說辭,再次重複先前的問題,又補充上了一句,“能做到文筆和曹雪芹先生近乎一模一樣?”
大家又看著他。
正是因為文筆過於相似,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才導致了這本四大名著之一。
這一兩百年來,無人質疑,是不是曹雪芹先生所寫。
每個人都有屬於的文風。
雖然同為文字,但行筆不同,文風自然也就不同。
這是一種個人慣性。
即便是一個文學圈裡。
文風相近的人,隻要細細分辨,依舊能分辨的出來,究竟是誰寫的。
可紅樓沒有。
除了人物性格,以及某些一些邏輯問題外。
其餘一模一樣。
根本分辨不出來。
“拋開其他不談,你想現在知道後四十回續寫者,我現在就可以回答你是誰。”
吳庸看看她,回應道:“根據我的推斷,後四十回的續寫,正是高鶚。”
“????”
“?????”
高鶚?
高鶚又是誰?
學生們一陣懵。
史書上有這麼個人物?
然而作為紅學的愛好者,資深者,在場不少同學和老師們都知道高鶚是誰。
顧小曼皺皺眉,“吳老師,您這推斷也太過於武斷吧?高鶚先生是紅樓整理者,將紅樓的原稿保存至今,才有了這本四大名著之一。”
“高鶚先生,的確是給我們現代文學做出了貢獻,但他隻是紅樓的保存者啊。”
“而且,再退一萬步講,曹雪芹先生和高鶚先生,兩人根本不屬於同一個時代。”
“因此,更加不可能是後四十回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