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正是這種軍隊數量和質量的變化,也讓法爾斯薩珊對於漢帝國的這一幫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寬容,也展現了更多的慈祥。
首先到來的這一批中年將領,其所統帥的軍隊,無疑是漢帝國當中的精銳和中流砥柱。
其所到來的含義,莫過於證明漢帝國的實力,展現漢帝國所擁有的武力。
帝國與帝國之間能夠平等交流的原因,不就是因為彼此之間的武力嗎?
漢帝國先把這個東西擺上來,直接說明了自己的實力,同樣也是對於這個盟約的重視。
盟約隻是一個表現形式,武力才是在桌子上麵的砝碼,越強大的武力,代表著越強的話語權。
言語和辯論,不過是規則之下的一種文明罷了。
可以說當時的那一個漢軍陣容,法爾斯薩珊估計漢帝國是真抱著羅馬帝國特彆難打,過來強行幫他們拆硬骨頭的想法。
而有這個想法和判斷的帕提亞,即使知道自己需要漢帝國這個盟友,也明白打鐵還需自己硬。
再加上幾百年和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尤其是最近百年的戰爭,讓法爾斯薩珊自認為對於羅馬帝國還是比較了解的。
在沃洛吉斯五世的詢問之下,法爾斯薩珊即使是出於謹慎判斷的情況下,依舊認為漢帝國軍隊的實力太高了,但又不好意思開口,直接否決盟友的派兵幫助。
好在帕提亞的智者,直接借助命運編織的效果,通過一些小節點,然後去小幅度的影響現實。
之後沃洛吉斯五世在其他人的建議下,將這一次的協助戰爭,改成了參觀和陪練。
而漢帝國軍隊在得到他們的通知過後,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就開始了軍隊變更,派遣了一些年輕人上來,仿佛真的就是準備參觀增長見識一樣。
而有了前麵秀肌肉的行為,帕提亞帝國的將領,自然也不會看輕這些年輕人。
第(1/3)頁
第(2/3)頁
就算人再廢,隻要背後還有漢帝國,對方就有上桌說話的權利。
不過沃洛吉斯五世情商還是很高的,知道這種軍事變動,在如此遙遠距離的情況下,即使是行軍,也是需要龐大的物資消耗。
基於這種情況,司馬懿等人甚至還沒開始參觀,就收到了不菲的黃金和寶物,作為對這一次軍事變動的補貼。
可以說有了這一個前車之鑒,沃洛吉斯五世對於漢帝國軍隊也有了更高的信心,少了更多的戒備之心。
切身實地了解雙方的距離,了解彼此之間路途之遠,對於漢帝國的目的,也就能夠體會得更深。
像法爾斯薩珊這樣的知兵之人,更是明白騎兵都要跑三四個月的距離,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如此遙遠的距離,作為國家統治的基礎,協助統治國家的基石,步兵基本上就沒法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