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精致而卓越的技巧,足以讓雲氣籠罩在士兵的身上,給士兵提供真實不虛的攻擊和防禦效果。
這種可以切身體會的力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士兵士氣,安撫士兵的心理,同時激發士兵的鬥誌。
帕提亞的大軍緩緩列陣而出,直接成一個巨大的弧度戰線,像一個罩子一樣緩緩靠近羅馬帝國軍的營地。
而漢帝國的軍隊,則從這個包圍圈的側翼緩緩向前,保留一定的距離。
靠河麵駐守的羅馬帝國軍隊,即使人數更少,也不需要擔心自己被包圍。
底格裡斯河的寬度和水流,根本就不是正常大軍武裝泅渡所能夠度過的距離。
至於羅馬軍隊自己的行動,羅馬人完全沒有任何的擔憂,先行構建的浮橋,足以保證後路通暢。
而十四天賦的構成,就注定了對方在這種河流上,具備極強的斷後能力和拆橋能力。
能夠在河流上行走,在沒有親眼目睹過的人眼中,那絕對是一種不可說的奇跡。
甚至在貝尼托本人能夠同意這個方案,本身就有類似的謀畫在其中。
能夠正麵阻擊成功,徹底驅散帕提亞的軍隊,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可如果阻擊失敗,這種方法也算是留有了後路。
如果是小敗,或者軍隊遲遲拉不開局麵,在軍隊還能夠維持正常的秩序下,也可以有序通過浮橋進行撤離,誘使帕迪亞的軍隊追殺。
然後在這個被追殺的過程當中,隻要有一部分帕提亞軍隊進行了追擊,那麼他們就可以截斷浮橋。
失去了橫跨於河流之上的浮橋,後續的帕提亞軍隊,自然沒有辦法一直跟著進行追殺。
而已經跨過了浮橋的帕提亞軍隊,就會成為他們反殺的獵物,到時候攻守之勢,自然會轉換。
第(1/3)頁
第(2/3)頁
如果是小敗,那麼也可以靠著這樣的行為拿著勝利回去,如果是僵局,也可以靠著這樣的行為打破平衡,迫使帕提亞的軍隊回去。
至於最糟糕的結果,也就是全軍大敗,貝尼托完全沒想過。
哪怕是謹慎的貝尼托,完全不認為羅馬軍團會大敗而歸。
帕提亞的軍隊並沒有比他們多多少,戰鬥力也經過了上百年的認證,具體實力也就那樣了。
有三個鷹旗軍團在這裡,拿下勝利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又怎麼可能會大敗呢?
打成僵局或者有可能小敗,都已經是貝尼托非常謹慎的結果。
然而就算是這樣的安排,貝尼托都沒有告訴給吉利亞和狄裡納。
一方麵這種行為確實影響將領的戰鬥力意誌,另外一方麵,就是吉利亞的身份和心態,真要是出了這種事情,指不定對方就會親自把浮橋拆掉,變成真正的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