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來都來了,還一臉篤定的樣子。
潘粵生心說還是看一眼吧。
他接過書稿,先看一眼字跡,頓時對楊葉生出不少好感。
由於楊葉擁有超強主機,所以他抄書的時候都是機械性寫作,如同複製。
造成的後果就是……寫出來的字,都是標準的宋體字。
潘粵生看這部書稿,如同在看印刷書,非常之順暢。
順暢之處不僅在於字跡,還有行文。
金庸是華語作家中行文最順暢的,沒有之一。
個中原因,是因為他的語言沒有受到“西式中文”的影響,不濫用介詞,不使用西方語言的語法結構。
什麼叫“西式中文”呢?
辛亥革命後,以魯迅為代表的一些中國文人希望以“直譯歐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進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
他們把語言按照功能分成若乾個元素,看重語言元素搭配的邏輯,如同英語一樣,把詞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介詞……
把各種句子按照語法分類為祈使句、陳述句、反問句……
這些東西大家上小學都學過,而且習以為常了。
但在近代以前,中文是沒有這些東西的。
金庸是近百年來白話文寫作的集大成者,也可能是白話文寫作的最後表現形式。
因為在他之後,所有年輕作家從小學就開始係統的學習“西式中文”了。
“西式中文”強調語法邏輯性和介詞的指向性,金庸則正好相反,他很少使用介詞,比如“的”字,幾乎不用,讀起來的感覺就非常絲滑。
金庸的小說,主角常常很晚才出場,但讀者依舊能夠很順暢地讀下去,很大一部分功勞,就在於他語言的魅力。
而楊葉抄襲而來的這本昆侖前傳《鐵血天驕》,本質上就是金庸的超級模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