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期貨投機商來說,大家對未來的價格預估,大差不差。就目前的市場行情,基本在預估範圍之內。薑庭瑄簽署的那一係列期貨交易協議,價格差異也就在兩三塊日元的樣子,每份協議產生的交易額大概在二三十萬。若以目前的價格完成交易,他手上的三千多萬日元基本上要賠光。
楊解放布局幾個月自然不是為了賠錢。就在大家都以為價格行情也就這樣的時候,一艘從美國本土出發的大型商船突然駛進了東京灣,船上裝載著三萬噸大豆和玉米。緊接著,一艘從英屬印度出發的大型商船裝載著一萬噸棉花,同樣駛進了東京灣。船隻一靠岸,立刻宣布低價出售船上的商品。每噸大豆、玉米的價格低於市場價十日元;每噸棉花價格低於市場價三十日元。有這等好事,自然引得一眾商人爭相搶購。兩船物資很快被搶購一空。
那些沒有搶購到物資的商人歎息物資還是太少了。可就在第二日,第二批物資先後抵達東京灣。這一次是四萬噸大豆、玉米和一萬五千噸棉花。其價格在之前的價格上分彆下降十日元和三十日元。第一批沒搶購到物資的商人可高興壞了,有這等好事,由不得他們不再次爭相搶購。
第二批物資搶購完之後,緊接著第三批物資抵達。分彆是五萬噸大豆、玉米和兩萬噸棉花。出售價格更是在第二次的價格基礎上再次降價二十日元和五十日元。這一下是個人都看出這其中有蹊蹺,雖然價格更低,反而不敢貿然搶購。等到第二天,眼見物資滯銷,更是宣布再降價十元。
楊解放想要炒作期貨,不可能隻有悶頭降價這一個操作。早在第二批物資抵達之時,薑庭瑄就請了一幫槍手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這些槍手拿錢辦事,以某某專家、教授的名義分彆在各大報紙上發表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揭示,英美等國在日本本土搞傾銷,想要搞垮日本。他們一個個正義凜然,字裡行間充滿了愛國情懷,其實都是金錢的奴隸。那個時候,大家似乎沒當回事,等到第三批物資抵達的時候,大家才想起各大報紙上刊登的內容。
各列強之間並非鐵板一塊,他們之間也是矛盾重重。這個時期,中國對各列強征收的關稅稅率是不一樣的。英法這兩個最早敲開中國大門的強盜國家關稅最優惠,很讓人眼饞。日本對中國的勒索最狠,各種特權同樣讓人不爽。這讓後來上岸的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中缺乏優勢,所以才積極推動中國關稅自主。還有前段時間,中國想要跟美國購買航母。這麼大一筆訂單,日本卻橫加阻攔,豈能讓美國高興?
薑庭瑄請來的槍手就是要把日本跟各國之間的矛盾放大,然後給人造成一種錯覺:英美等國正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日本。這些低價銷售到日本的物資會給日本帶來災難。甚至有人提議,對這些物資加征懲罰性關稅。當然,也會有人跳出來反對。想要炒作,就要從正反兩個方麵入手,才會讓人眼花繚亂,從而失去判斷。
第三批物資持續降價,並沒有吸引來更多的購買者;反而讓之前的購買者感覺到不安,悄悄地開始出售之前購買的物資。當價格持續走低的時候,大家一般會選擇減倉止損。他們這一減倉不要緊,市場上的大豆、玉米、棉花等物資銷售價格緊跟著快速回落。很快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性減倉,接著就是大降價。
這個時候,若是有人願意花大價錢收購這些物資,也能快速穩定價格。可問題是,他們沒有上帝視角,不知道後麵還會有多少批物資抵達。私人肯定不願意冒這個風險的,隻能是國家出手才有可能。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之前,各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提倡市場自由,政府不乾涉經濟。日本根本就沒這方麵的預案,自然不可能快速插手,乾預經濟。
更重要的是,日本外務省也被報紙誤導了,以為英美兩國正聯合起來打壓日本,於是分彆召見兩國的駐日大使。兩國的駐日大使也是一臉懵逼,根本沒接到相關信息,他們的回複自然是模棱兩可。這讓日本官方一時也弄不清楚狀況。
楊解放畢竟財力有限,準備的物資也隻有這三批。若是假以時日,事情總會有弄明白的時候。這個時代可沒有後世的通訊手段,楊解放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就在這個時間差之內,薑庭瑄簽署的期貨交易日到了。雖然不是同一天,但是大差不差都在這幾天。原本預估價格會上浮百分之十,實際跌破百分之二十。大豆、玉米的價格波動超過六十日元、棉花更是超過兩百日元每噸。薑庭瑄可高興了,每份期貨協議都能賺幾百上千萬日元。一百多分期貨協議,果然是一個十幾二十億的小項目。
薑庭瑄拿到錢之後,第一時間就是趁現在價格低迷,抄底收購了一部分大豆、玉米和棉花。然後,打包發貨,迅速回到煙台。他回到煙台時,帶回來了十萬多噸大豆、玉米以及三萬多噸棉花。還有四億多日元和價值六七個億日元的資產抵押協議。畢竟有太多的投機商破產,無法拿到現款隻有拿其它資產來抵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