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周過去,到了王大山入伍這一天。
張忠田這個村委書記,親自為王大山舉辦了隆重無比的送行儀式。
在村子祠堂前,擺下宴席,宴請全村人來吃飯。
與此同時,還給祠堂上香,舉行拜祭儀式。
挑好時辰,然後給王大山戴上大紅花,這才全村人一起送王大山出村。
王大山人生之中第一次被這樣對待,花團錦簇,萬眾擁護,鞭炮和鑼鼓齊鳴,村民們歡聲笑語祝福。
他感覺這次去當兵當對了,就為這一次榮光,那也已經滿足,至於往後怎樣,那已經無所謂了。
出到村口,王大山回頭看向所有來送行的村民:
“大家放心好了,我一定會在部隊裡混出個名堂!”
王大山喊了這麼一句話,就上了一輛接送他去縣城的小轎車。
山路顛簸,王大山的心也是此起彼伏。
身後送行的隊伍漸行漸遠,轉眼間就消失不見。
王大山眼眶都紅了。
這一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他內心裡其實又愛又恨,愛得沒有來由,恨卻有千萬種理由,但要離開之時,卻又不禁黯然傷神。
王長根和李秀蘭站在村口,看著遠去的車輛卷起的滾滾黃塵,內心裡也是百感交集。
他們原本最不指望的大兒子,現在卻最先出息了。
他去當兵,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第一份榮耀。
王長根和李秀蘭都為有這麼一個兒子而感到驕傲。
沒過多久,村委書記張忠田就帶來了一塊牌子,上麵寫著“光榮軍屬”的字樣,讓王長根釘在了家裡大門的旁邊。
王長根把牌子釘上去,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歡。
王大山去當兵之後,家裡似乎變得空寂了一些。
雖說自打王大山上初中之後,就沒怎麼回過家,也就每個星期回兩天而已,可如今這一去當兵,那就是至少兩年,這兩年都再也見不到他一麵。
一想到這,李秀蘭就心裡不免有些憂愁。
她擔心兒子在部隊過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會不會太過苦?
王大山去部隊的一個月後,終於打了第一個電話回家。
“兒子,你過得還好嗎?”
李秀蘭連忙詢問。
她還說道:
“要是太苦受不了,咱就回來,咱不逞強。”
這話體現出了她多沒見識,多麼文盲。
去當兵了,哪有想回就回的道理?
要是中途退出,那相當於逃兵。
“你這是什麼話,再苦再累也得給我咬牙撐著,可不能丟咱們王家的臉麵!”一旁的王長根板著臉如此說道。
電話那邊的王大山笑了笑:
“媽,您放心,這對我而言,不算太苦,不就是每天訓練嗎?我在學校也是每天訓練,沒多大區彆!我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