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雖然對杜小娟做出了妥協,但是心中對杜小娟的不滿,也因此而增添了一分。
矛盾往往就是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中醞釀產生,而愛意往往會被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所消磨,等愛被消磨得足夠淡了,那可能矛盾就會爆發了,而且還是一發不可收拾的那種。
想當年李秀蘭和王長根,他們都認為彼此深愛著彼此,李秀蘭甚至願意為王長根生三胎,甚至天真地認為,生了三胎過後,他們的生活會過得越來越好。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愛在貧窮之中消磨,最終兩人淪落到了相互痛恨,相互折磨的地步。
而如今,王大山對杜小娟的態度,似乎正在步入父輩新的輪回之中。
那更像是一個詛咒,一個跳不出的深淵。
因為從小到大,沒有人去教王大山如何處理矛盾,如何溝通,如何學會包容和傾聽。
他所接受的,要麼是打,要麼是罵,要麼是冷暴力。
這些都會在他成長的經曆中留下烙印,塑造他的性格,從而伴隨他終身。
這也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宿命”,又或者說“運勢”,“命數”。
時間轉眼到了1月21號,年二十九這天。
王大山收拾好行李,和他二弟王二海一起坐公交車去往越秀南客運站。
“大哥,大嫂呢?”
王二海見不到杜小娟,驚訝地詢問。
因為老早就說好了要一起回去的。
這幾天王大山又沒和他說前麵的情況,所以他一直都以為今天會和杜小娟一起踏上回家的行程。
“她臨時有點事,要晚一點才回我們家。”
王大山唯有如此解釋。
王二海不由嘟囔一句:
“有啥事啊,能比和大哥您一起回家重要嗎?”
王大山嗬嗬乾笑:
“生意上的事情,沒辦法,畢竟得賺人家錢,那就得聽人家安排。”
王二海卻滿臉不悅:
“我看她就是沒把這事放心上,大哥你買票多不容易,跑了好幾個車站才買到,結果她現在不一起回去了,她那張票不既就浪費了嗎?”
王大山忙說:
“你彆怪你大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要多包容。”
王二海聽了這話,不再說什麼了。
王大山嘴上雖然說著要多包容,可是他心裡卻已暗生芥蒂。
兄弟二人沉默了一會兒,王二海又問道:
“那怎麼和爸媽交代?他們看到隻有我倆回來,怎麼和他們解釋?”
這才是最讓人頭大的。
王二海真不知道怎麼和爸媽解釋了。
爸媽來到村口接他們,卻發現大哥沒帶大嫂回來,也不知道會有怎樣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