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裡,孔善祥一邊耕地,一邊想著方靜之所說的話。
大道至簡,格物致知。
工具簡史,聖人的學問。
曆朝曆代,讀書人的所作所為。
老百姓要的又是什麼!
這一個個的問題,縈繞心頭,讓孔善祥臉上的皺紋,似乎一瞬間都多了許多。
老百姓要的是什麼呢,不過吃飽穿暖而已。
而曆代讀書人也在努力勸農,教會百姓做人的道理,聖人的學問。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孔善祥穿著寬大的儒衫,努力的揮動鋤頭,一板一眼的耕地。
隨即目光不自覺的就落到了儒衫與手裡的鋤頭上麵。
再看一看身後東倒西歪,努力耕作,但卻很是狼狽的弟子。
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這一瞬間,他似乎想明白了很多東西。
大道至簡,聖人所講,不過仁義爾,這清清楚楚的寫在了論語裡。
自己讀了那麼多的書,可那些書裡的仁義,不是聖人的仁義,是那些人的仁義,是董仲舒的,是陸九淵的,是朱熹的,這與聖人有什麼關係!
高談闊論又如何,大道至簡,聖人的道理又何須這些人去做解釋。
自己抱著詩書苦讀,與那格竹的傻子有什麼不同。
子曰成仁,孟曰取義,如此而已,仁義二字,何需他人代他們詮釋。
什麼是仁愛,什麼是仁義,什麼又是仁政。
倉廩足而知禮節,聖人早已經說明白了,先讓百姓填飽肚子,他們自然就知道了道理。
可百姓為什麼吃不飽呢,是因為讀書人沒有勸農嘛!
不!
看著手裡的鋤頭,孔善祥找到了答案。
讀書人永遠在勸農,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真正的下地耕作過。
他們不知道如何能更輕鬆的耕地,如何能讓糧食增產,他們隻會在嘴上說著,要勤勞,要努力啊!
都是屁話。
聖人有錯嗎,聖人沒有錯。
錯的是那些後世的讀書人,是朱熹,是董仲舒等等等等所有人……
可憐自己讀了一輩子的書,竟然不如兩個小子看得清楚明白。
真正懂得聖人的是誰。
是自己有點瞧不上的方靜之,是看起來離經叛道的周王朱橚啊!
想到這裡,孔善祥滿臉的欣喜,甚至有些癲狂。
他感覺,自己已經觸摸到了聖人的大道。
他也似乎已經找到了那條真的屬於讀書人的路子。
孔善祥高興,忘乎所以。
伸手一把就扯掉了身上礙事的儒衫。
果然!
這下子耕地,更輕鬆了許多。
這就是大道至簡,這就是知行合一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