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趙崢話一出口,李世民一家人都是一臉你不要騙我的表情。
“可以開采幾百年的大銀礦如果真的存在於大唐,朝廷不可能不知道。賢弟莫要信口開河。”
李世民一臉的不信。
“這個銀礦確實不在大唐,而是在倭奴國。”趙崢笑道。
“倭奴國?賢弟是如何得知倭奴國有銀礦?”李世民一家一直很懷疑趙崢的真實來曆。
比如使用同樣文字,說明雙方的文化是同根同源的。
而且趙崢還經常引用成語,這也是文化同源的佐證。
一時趙崢確實又拿出了大量不屬於大唐的東西,這讓李世民兩口子想的cpu都燒了也沒想明白。
“陛下不用好奇我怎麼知道的,我能保證消息真實可靠不就行了?”趙崢道。
李世民還想發問,長孫皇後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於是作罷。
李承乾也看出趙崢並不想說明原因,順勢道:
“先生所言甚是,隻要有利於我大唐,我們也不會去探究先生的是如何得知的。”
“但是承乾還要請教這銀礦遠離大唐,開采多有不便,況且大海茫茫,艱險難以預測,恐怕就算是金山銀山也隻能望洋興歎了。”
“倭奴國也是我大唐屬國,上國強奪下國之財,恐怕為天下人恥笑。”李世民有些為難道。
貞觀四年,倭奴國犬上三田耜剛剛出使大唐,現在日本還是大唐名義上的附屬國呢。
“陛下這可是一年能產出上百萬兩的銀礦,您真的不打算要嗎?而且周圍還有大型的黃銅礦,黃鐵礦。”
趙崢誘惑道。
“而且造船技術航海技術我也可以提供的,但是得答應我有一個要求。”
既然要提石見銀山,自然考慮到運輸和開采的事情,不過也不能白送出去,不然自己的信息也太廉價了。
一聽趙崢還能提供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甚至海圖都可以提供。
李世民也不猶豫了,乾了!
大唐一年才多少白銀產出,15萬兩!
還有黃銅礦和黃鐵礦,這些都是大唐急需的物資。
區區倭奴國,必須找個理由乾死他!
李世民打定主意,然後對趙崢道“賢弟有何要求,不妨說說看。”
“既然采礦,自然需要礦奴,不如就地征發,讓那些倭奴來做好了,直接抓做奴隸,再圈養一批種糧食,保證銀礦可以正常運轉。”
這還是李世民夫婦還有汝南第一次見到趙崢的另外一麵。
幾十萬的人命仿佛不過是草芥一般,一時間感覺趙崢甚至有幾分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