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大敗也是漢族的恥辱,沒有任何必要對敵人仁慈。
“二十餘萬人全部貶為奴隸,非仁政也。”李世積皺著眉頭道。
在他看來,自古以來的做法應該是滅其國遷其民,使其歸化,這才是仁政,不僅能獲得人口,也算是教化之功。
敵國的士兵殺了也就殺了,百姓應該屬於被吸納的才對。
“我隻信奉一句話,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我們殺的那些守城士兵有多少是出自於這些百姓之家?他們會沒有恨嗎?
他們會怎麼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你能控製嗎?前朝都能說出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我大唐反不如前朝?”對於李世積這種有些聖母的發言,趙崢毫不客氣的回懟。
隨後又補充一句:“沒有決定把這幾十萬人屠光,我已經很仁慈了,做奴隸也是給他們一條活路不是?”
一連串的質問讓李世積為之語塞。
他本能的不認可這種說法,但是確實無法反駁高句麗人一定是恨大唐的。
“全部貶為奴隸必會引起這些高句麗百姓的反抗,釀成民亂對我們也不是好事,而且我們這些滅國之戰還沒結束,如果被高句麗其餘百姓得知他們都會成為奴隸,必會踴躍參軍,頑抗到底,我軍阻力將會前所未有的大!”
李靖也說出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現在才破了78座城而已,距離獲勝還早著呢,把這些蠻夷逼急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那就先穩住他們,抓他們的壯丁過來運送糧草,當輔兵,填護城河,當敢死隊!”
對待外族,趙崢的道德底線一向很靈活。
如果是小鬼子,這個機會趙崢都不會給,不行就在海外非洲成立個公司嘛,那種二戰的大炮想買還是買得到的。
我就不信還有大炮征服不了的土地!
“朕就不該問你!”李世民也被趙崢整無語了。
本來想著後世的華夏吸納了這麼多的民族,而且還能和睦相處,應該是有一些獨到的方法政策的。
大唐也可以借鑒一二。
結果趙崢上來不是說貶為奴隸,就是要殺光,真是多餘問他!
李世民不知道的是,後世為了這個多民族融合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有生活在西域的小夥伴(這裡就不具體點名了)應該知道,那邊有的區域幾百米一個警務站。
甚至一百米就有一個!
幾十年一直持續的有做基層工作的人員不斷的去做當地百姓的安撫工作,進行政策的解讀。
從建國至今,政府幾十年的努力才勉強做到現在的平穩的。
大唐想學?你有這個人力物力精力嗎?
在趙崢看來還是殺光了更簡單快捷。
遼東開發可以慢慢來,人口總歸是要增長的。
不行可以遷徙內地人口密集區域的人,去了就發錢,發耕牛,發新式農具,再發一個高句麗女婢,不信沒人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