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建平一掄鞭子,打了個響,衝他們招招手,“叔、嬸,上車吧!”
遠處,穿著一件半新不舊的套絨衣服的徐大娘匆匆趕過來。
她這個大媒人自然也不能落下了。
前屯,顧名思義,方向向南,目標前邊。
東北的地名起得那叫一個隨心所欲,紀家油坊於圩子小西山村還算正經,至於這“前屯”、“後屯”等地名,就讓孫建平有些摸不著頭腦。
按照方位來算,前屯就在二馬架和納河農場中間的一片緩山坡上,大約有六七十戶人家,日子過得和二馬架一樣緊巴巴。
而他們卻和二馬架不是一個公社的,是屬於東邊的洪泉公社管轄的。
孫建平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從二馬架的角度來看,前屯確實是在前麵,那麼如果站在納河農場的位置上看,前屯反而成了後屯!
這個邏輯……
到底是哪個大聰明起的名字!
真是讓人頭大!
馬車骨碌碌碾過咕嚕河上的木橋,沿著一條狹窄的機耕道一路向前,由於前屯是屬於洪泉公社的,所以兩個村之間到現在也沒修砂石路。
凍得梆硬的機耕道還算好走,冬末未末,初春未來,通往前屯的道路仍是一副冰天雪地的景象,隻有幾個或深或淺的腳印印在雪地裡,不用問,這是憨小子張富才前幾天留下的。
短短三裡地,馬車走了半個小時。
繞過一片低緩的山坡後,一個和二馬架如出一轍的土坯房建築群出現在視野中,一道道青煙順著煙囪嫋嫋直上,被微風吹得有些歪了方向。
“建平哥,往右拐!”張富才熟門熟路的指著方向,小小的心臟卻砰砰直跳!
他今年才多大?
周歲十六,毛歲十七?
在後世,如他這個年紀的同齡人還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在籃球場體育場揮汗如雨,麵對漂亮的女同學羞紅了臉,偷偷在書裡夾上一封情書和一朵小花。
而他現在已經是生產隊的半拉子(半個勞動力),和大人乾一樣的農活,拿一半的工分!
除了嘴唇邊尚顯稚嫩的胡須,張富才從裡到外,已經是個妥妥的大人了!
第(1/3)頁
第(2/3)頁
“籲……”
馬車在一戶人家的大門口停下來,看著這戶低矮的土坯房,饒是張子義,也沒來由一陣緊張。
身為媒人的徐大娘第一個跳下馬車,招呼今天的主角——張富才快溜下車,拎上東西往院裡走!
“你們家咋準備這麼多!”徐大娘看著成對的四樣禮物,不由得暗暗嘀咕老張就是會裝窮,他這個民兵排長指不定摟了多少!
要不然拿啥買這麼多東西!
“禮多人不怪嘛!”張子義也覺得臉上有光,跟在徐大娘身後,打量著劉四家的小院子。
院子不大,收拾得乾淨利落,連根草刺都沒有,或許是為了歡迎客人們到來,還在窗戶上貼了兩張大紅色的紙。
劉四和媳婦、孩子都站在門口,見眾人走過來,急忙笑臉相迎。
“來就來唄還拿啥東西……”
劉四客套一句,從張富才手裡接過禮物,熱情招呼眾人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