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圖書館內座無虛席,甚至還有許多人在地板上找了個地方坐下來學習。
借了幾本書後,許寧匆匆吃了頓簡單的午餐,便帶著資料返回計算機室繼續工作。
即使沒有利用任何特殊工具的幫助,憑借過往豐富的研究經驗,他依舊能夠高效完成任務。
然而,隨著工作的深入,他對成果感到不太滿意。
當年,當他為常紅集團工作時還很年輕,隻有二十多歲,是一位剛出校門不久的新手工程師。
經過了二十年的磨礪,並且在係統輔助下完成了一個整體研發方案,如今他的思維方式早已超越了過去。
“雖然完成了,性能也達到了預期,但是……”許寧看了看屏幕上的研發文件。
由於是為一家小型公司工作,不需要遵循嚴格的格式要求,所以他直接準備了一份電子版的研發報告,打算完成後直接發送給趙誌德。
考慮到這隻是一個普通的空調扇葉研發,其旋轉速度和空氣流動速率都不算太高,所以在文檔中使用了許多近似值和忽略處理。
“這還不夠透明清晰……”許寧對著電腦喃喃自語。
儘管在家電行業這類簡化是可以接受的,但現在他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
許寧一直覺得,他能夠做得更出色。
軸流風扇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壓縮機。作為一類葉輪機器,它內部的氣流會擴散開來,這使得氣流容易分離,進而影響其性能。
雖然軸流風扇在穩定運行時不太可能出現嚴重的失速或喘振,但是隨著端部邊界層逐漸加厚,風扇效率會降低,同時還會產生噪音。
過去,大多數製造商隻關心風扇能否提供足夠的風量,對效率和噪音控製的要求並不嚴格。
但現在,如果要與富士電機競爭,就必須提升風扇的綜合表現。
“或許可以從航空發動機的渦輪壓氣機研發中找找靈感?”想到這裡,許寧迅速保存了當前的研發版本,並另存了一份副本。
對於研發師來說,“頻繁保存,備份多多”是必須牢記的原則,這可是前輩們用慘痛經曆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他給新的文件夾命名為“葉片研發第二版”。
重生前的許寧雖然小有成就,但在航空發動機研發方麵還很稚嫩。
這次的小項目正好給了他練習的機會。
“在這個小型風扇上實現流動分離主動控製不太現實,不如調整葉片形態試試。”
“將原本直線形的葉片改造成彎曲的樣式……”
在葉片不同位置選取三個關鍵點,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構建新曲線;
對於最遠端的點設置限製條件,防止葉片與殼體內壁接觸;
利用isight軟件整合icecfd與fent工具,對葉片進行優化處理,確保彎曲後的葉片與原先直線葉片覆蓋麵積相同,且每個橫截麵的翼形參數不變。
接下來就是不斷試驗、尋找最佳方案的過程了。明確了改進方向後,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的執行。
許寧再次啟動了catia軟件,著手對第一版葉片進行改良。隨著研發逐漸趨於完美,他的速度卻慢了下來。
畢竟,模擬隻能提供大致的方向,而不能替代實際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