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暗自慶幸,幸好之前沒有衝動地提議讓許寧使用自己的一些研究來做畢業研發。
現在看來,如果草稿紙上沒有錯誤,那麼許寧在這短短三個小時內完成的工作,可能已經超越了他自己三年博士生涯的研究成果。
實驗室裡的人們都被吸引過來,圍繞在一旁傾聽。
“嗯,寫到這裡的時候我進入了一種忘我的狀態,所以字跡可能有些潦草。”
許寧接過草稿,簡單掃了一眼後說道:
“這部分我在嘗試對機翼模型在靜平衡位置進行線性化處理,以求得機翼在平衡狀態下振動的線性模式。”
他繼續講解,涉及到了大展弦比機翼在特定飛行條件下和自身重量影響下的靜態變形,以及如何通過模態疊加原理來轉換運動方程,最終導出廣義氣動彈性方程的過程。
儘管這不是純粹的數學問題,但顯然需要深厚的數學背景支持。
隨著許寧深入淺出地闡述,大部分聽眾因為跟不上節奏而逐漸散去。
然而,方爭與另一位博士生姚美玲卻聽得津津有味,兩人交換眼神時,都能看出對方心中的震撼。
他們不僅理解了內容,還確認了整個推理過程的嚴密無誤。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程序,依據這些理論來分析機翼顫振現象,並計算出顫振發生的臨界速度。”
方爭興奮地說,“如果我們的模擬結果與實際情況吻合,那麼這意味著許寧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工程模型。雖然這還不構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但絕對能夠在航空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隻用了半天時間,這樣的成就令人難以置信。
“編程的事就交給我吧!”方爭主動請纓。
儘管平時行事謹慎,但他同樣懷揣著夢想。
能夠參與這樣一個開創性的項目,或許未來某一天,在教科書或技術手冊中也能找到他的名字。
沒有哪個博士能抵擋這種誘惑。方爭比許寧更急切,幾乎是一眨眼間就衝到了不遠處的電腦前,迅速按下了開機鍵。
組員辦公室裡有三台共享電腦,但由於大樓還未翻新,這些電腦隻能接入局域網。
若要上網查找資料或下載東西,就必須前往機房。
這也是許寧重生那天,在機房遇到姚美玲的原因。
“機翼建模不需要調整吧?”方爭打開一個工程文件,展示給許寧看機翼模型和網格布局。
“當然要改,”許寧回答,“襟翼和副翼要獨立建模。另外,以前的一到五階固有振動模式計算方法也要更新。首先得計算機翼自重引起的靜態位移,然後是靜氣動彈性分析”
隨著許寧講解著複雜的過程,方爭一開始還充滿信心地聆聽,準備跟著編程,但很快便顯得困惑起來。
最終,他無力地靠回椅背,臉上寫滿了挫敗感。
“姚博士,你能試試嗎?”方爭轉向身後的姚美玲求助。
“我……”姚美玲的回答表明她也感到力不從心。
這讓方爭稍微放鬆了一些,至少不是隻有他自己麵對難題。至於許寧……方爭已經不再把他當作普通人看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