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道:“我穿越過來時就在橋上,然後就被陛下帶來了這裡,不曾去鐵路兩端,哪裡知道它有多長?”
朱元璋沉吟著道,“這鐵路既與跨江大橋相連,劉公子應該知其首尾原本各在何處吧?”
劉寬不禁目光古怪地看了朱元璋一眼。
心道:老朱,你好貪啊,居然想要與長江大橋相連的整條鐵路!
這話他當然不會說出來。
他道:“後世鐵路極多,可謂四通八達,向西可至西域、中亞、西亞乃至更西邊的歐洲,向東則可達如今的野人女真部。”
“向北則可至北冰洋,向南則達瓊州島,便是烏斯藏那樣的高原絕地,都修通了鐵路。”
“可以說,後世鐵路要比大明如今的官道都長許多倍。而與這座長江大橋相連的鐵路也有好幾條,可通往各處,我如何能猜到其首尾在哪裡?”
朱元璋聽出劉寬話語中有炫耀後世鐵路四通八達的意思,但仍感到驚訝。
大明如今官道其實不少,但大多數都是承自之前各個朝代的。
有的官道甚至承自秦朝時的直道。
大明開國這些年,實際修築的官道相當少。
即便如此,每次修築官道,征發地方民夫,仍會弄得百姓哀怨。
因此,朱元璋實在難以想象後世如何能將鐵路修到四極八方。
那鐵路他出城時就去看過,上麵除了石子、木料,還有上好的精鐵。
若真如劉寬所講,這後世單是修建鐵路所用的精鐵,恐怕都是一個極其駭人的數字!
念及此處,朱元璋便直問:“修建鐵路需要不少精鐵吧?後世竟有如此多的精鐵?”
劉寬笑道,“後世修建鐵路用的確實都是鋼材,鐵路上的那種則稱為鐵軌、鋼軌。而後世之所以能大修鐵路,自然是因為鋼鐵的產量大大提升。”
“事實上,在後世鋼鐵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標誌。因為鋼鐵不止可以用來修築鐵路,鑄造兵器,還能用於國家各個方麵。”
朱元璋皺眉,“生產如此多的鋼鐵、修建如此多的鐵路,豈不勞民傷財?”
“哈哈哈,”劉寬忍不住笑出了聲,見朱元璋露出詫異之色,他才收住,道:“這就是陛下眼光被時代局限了——如果以大明如今的工業水平,想要大煉鋼鐵、大修鐵路,確實會勞民傷財。”
“但是,後世科技發達、工業力量強大,無論是煉鋼鐵還是修鐵路,大多都用機械,嗯,類似蒸汽機那種機械。”
“雖然也會用到不少人,但都是雇傭——國家給予他們工錢,靠這份工錢,工人完全可以養活一家人。”
“如此,不論是大煉鋼鐵,還是大修鐵路,不僅不會勞民傷財,反而讓百姓得到賺錢養家的機會,讓百姓變得富裕。”
朱元璋依舊皺眉,質疑道:“如你所說,朝廷豈不是要拿出許多錢糧養那些工人?後世朝廷竟有這般富裕?”
劉寬道:“後世國家自然遠比此時富裕,至於原因,還是我剛才所說的那八個字——科技發達,工業強大。”
“這裡麵的道理說起來我怕是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眼下隻能告訴陛下,若想大明強大,也需要發展科技和工業。”
“何謂‘科技’,又何謂‘工業’?”朱元璋追問。
“額···”
劉寬想要解說,卻發現他記不住曾在網上度娘過的標準答案。讓他用自己的話概括,他一時又概括不出來。
他想了想後,道:“如發明蒸汽機,然後以蒸汽機為核心發明出了火車、鐵路,令交通運輸比以前大為方便,這便是科技。”
“至於工業,如大明生產鋼鐵的鐵場,屬於冶煉工業;如紡織作坊則屬於輕工業;如製造兵刃甲胄火銃的作坊,則稱之為軍工業。”
“其實大明這些場坊,稱之為工業絕對是大大高估了,勉強能算個工業雛形。因為這些場坊的生產效率太低,而真正的工業,生產效率極高。”
“以鋼鐵生產為例,大明眼下便是十年、幾十年生產的鋼鐵加起來,也未必有後世中國一天生產的鋼鐵多!”
“大明還屬於農耕國家,後世中國則屬於工業國家,而擁有強大生產能力便是工業國家的一大特征!”
雖然劉寬是信口而言,說得並不好,但朱元璋還是聽得一臉震驚。
回過神,他想質疑劉寬故意誇大後世所謂的工業之力,卻又覺得劉寬沒這麼做的必要。
於是他張了張口,終究沒將質疑的話說出來。
不過,聽了劉寬這番話,朱元璋也算明白過來,不論是科技、工業,還是後世的其他事情,都並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反正他鐵了心要將劉寬留在大明,為他所用,相關的事大可以後慢慢詢問。
眼下還是問些實際的事比較好。
念及此處,朱元璋便問:“劉公子可會打造那火車?”
朱元璋想的是,既然這跨江大橋和鐵路一起穿越到大明了。隻要能有火車,這段鐵路他就能用上。
若真的好用,日後大明也可以發展科技、工業,將鐵路修建得更長。
如劉寬所描述的後世中國一般,鐵路可達四極八方。
那樣的話,朝廷對地方、邊疆的掌控力必然更強,無論內憂還是外患,都更容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