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這番關於明末的言論,其實是作為一個業餘明史愛好者的隨性而談,故而朱元璋消化了會兒,才理清其中某些事的脈絡。
回過神,他首先問道:“你說士紳、地主鑽了咱和明初後續幾位皇帝留下的空子,偷稅漏稅,具體指何事?”
劉寬道,“這事陛下不問微臣也會講,但微臣希望今日奉先殿之言,不要泄露出去。”
朱元璋道,“你放心,李貴、趙成都是守口如瓶之人,沒咱的允許,他們絕不會往外吐露半個字。”
趙成劉寬認識,李貴自然指的是禦陛旁邊的老太監了。
看著確實都像靠譜之人。
劉寬隨即道,“自唐宋以來,對官宦以及通過科舉的士人一直有賦役上的優免之策。”
“大明建立之後,不僅繼承了這一類政策,甚至在後來‘發揚光大’。”
劉寬特意對“發揚光大”用了重音,好讓老朱明白他話語中的貶義。
然而,劉寬才說完,朱元璋就忍不住打斷了他的話。
“等等。你說咱大明繼承了優免官宦、士人賦役的政策,這明顯不對!”
明顯不對?
怎麼不對了?
劉寬一時有點茫然。
朱標見此,幫著朱元璋解釋道:“劉公子,我大明立國以來,對官員確實有些優待——這是曆朝曆代必為之事。”
“但迄今為止,我父皇也隻是免去在任及致仕官員的徭役,再就是洪武九年得知官員居京師大不易,便免了在京任職官員及其兩代親眷的人頭稅。”
“這般優待,相較於趙宋、胡元對官宦之優待,已不知薄了多少,甚至多有官員們在背地裡非議父皇刻薄。”
“至於對通過科舉的士人優待——自洪武三年之後,我父皇至今都未再開科舉,優待科舉之士又從何談起?”
聽了朱標的話,劉寬明白過來。
一則可能是他對明初稅賦優免製度了解不清楚,有所誤會;二則可能是後來的大明皇帝對優免政策做了不少更改。
他道:“或許是微臣對明初優免政策了解有誤,但也有可能是陛下或後來的大明皇帝更改了此類政策。”
“彆的不說,史載洪武十五年,陛下重開科舉,並一直延續到明末。”
“對於通過科舉的秀才、舉人,不僅給米供養,甚至還免其部分賦役——當然,也可能隻是免除徭役。”
“因此,大明後來就出現一個現象,既百姓將田地詭寄於有優免特權之人名下,以此逃避賦役。”
“當然,擁有此類特權的人並不止士紳,還有勳貴、藩王。”
“這三類特權人群,都會隨著大明享國時間日久而不斷壯大。也就是說,擁有賦役優免之權的人將越來越多。”
“此外,這三類人群又是兼並土地的主力——如此一來,大明朝廷能從賦役方麵收到的錢糧會隨著這三類人群的壯大越來越少。”
“朝廷能支用的錢糧越來越少,對地方的掌控自然就會變弱。於是,到最後就產生了地方士紳、豪強都敢抗繳稅賦的事情。”
說到這裡,劉寬緩了口氣,才道:“微臣這番解釋不知陛下是否滿意?”
朱元璋哼道,“即便如你所言,那也是老四的子孫胡亂更改優免之策,跟咱又有何關係?”
接著又道,“咱就知道,對那些官宦、士人不能太好了,不然就是坑貧苦百姓,如今看來果然沒錯!”
劉寬心道:那你怎麼不說說勳貴、藩王呢?尤其是藩王。
不過大明將藩王當豬養的政策,大部分是成於朱棣之手,確實不能讓朱元璋背鍋。
至於勳貴···老朱似乎是對開國勳貴們先過渡寵溺,然後又因失望,以及為朱允炆排除隱患,狠殺了一大批?
劉寬對此不太了解。
考慮到剛才談論賦役優免政策出了誤會,劉寬決定藩王、勳貴的事暫且還是不說了,免得又出錯。
再說了,這麼說下去什麼時候才能說完?
他起先是想說把戶部劃分一下的吧?
話題都撤到八百裡外了。
朱元璋似乎也察覺到,劉寬口中的後世人言論有相當一部分不靠譜,便不準備就“大明是窮死的”一事繼續追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