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衝著辛評問道:“仲治先生,汝從徐州歸來,明公托付給你的任務可有了結果?”
田豐這話一出,眾人才猛的想起來,辛評這次南下可是帶著任務去的。
隻是辛評直接鼓吹開戰,引起了眾人的激烈反彈,倒是田豐第一個提起正事。
眾人轉頭去看主位上的袁紹,卻看見這位冀州之主早就放鬆下來,重新靠在憑幾上,玩味的看著他們吵鬨不休。
看見眾人的目光聚焦了過來,袁紹這才開口詢問道:“仲治,彆駕所言不錯,汝這次所擔之責,是何結果?”
辛評卻是不慌不忙,從容答道:“在下與劉玄德商討之後,已有了結果。劉玄德欲保孔北海之地位不變,再加東萊一郡。如此,他可不再插手我州與田楷之間的事情。”
聽完辛評的話後,袁紹滿意的笑了起來:“善,仲治可謂不辱使命也,這一路辛苦你了。”
辛評卻繼續說道:“另有兩件事情,正欲報於明公。”
袁紹對於這個結果還是挺滿意的,聽見辛評還有事情,於是大方道:“哦,何事?仲治儘管說來。”
辛評神情淡然道:“劉玄德欲舉薦大公子為茂才,還願表舉大公子為青州刺史。”
評議間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不知不覺中,袁紹又直起了身體,目光灼灼的盯著辛評。
“稟明公,劉玄德為了表達對您的感激之情,願將今年徐州的茂才機會留給大公子。同時,也為了向我證明他絕對不會插手青州田楷之事,特此表舉大公子為青州刺史。”
不經意間,辛評擺了一下自己的功績。
袁紹沉聲確認道:“此事當真?”
辛評斬釘截鐵道:“斷無虛假。”
袁紹頓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對於劉備這一示好的舉動,袁紹可太滿意了。
這就相當於送禮送到了心坎上,雖然不如雪中送炭那般珍貴,可也絕對算得上是錦上添花中的天花板了。
袁紹一直為袁譚的問題而感到為難。
他不是沒想過給袁譚一個茂才,甚至隻是一個孝廉,但實在是擠不出名額。
要知道舉孝廉的名額是相當稀有的,天下十三州,每個州一年才隻有一個茂才名額。即便是舉孝廉,每個郡國滿二十萬人才隻有一個名額,不滿二十萬的甚至兩年才有一個名額。
彆看袁紹現在是冀州牧,可這些名額也不是他隨意可以任免的。
他得和冀州的世家大族商量著來,他真正可以做到自由任免的名額能有一到兩個就不錯了。絕大多數的名額,隻能在當地郡國中進行選擇。
這也算是冀州保存的比較完好所帶來的劣勢。
譬如後來孫策強勢橫掃江東,那時候揚州的茂才,孝廉,孫策就有很大的自主權,因為當地的士族已經被他殺膽寒了,不敢明麵上和他進行抗爭了。
可袁紹卻不能這麼做,這麼做等於是自毀根基。
在這樣的時刻,劉備竟然有能力拿出徐州的茂才名額,又願意給與袁譚。
這不但袁譚要承劉備的大恩,就是袁紹本人也是要承劉備情分的。
“好!甚好!仲治立下大功了。”
袁紹連連讚歎,狠狠的誇獎了辛評一番,隨後又歎息道:“劉玄德,真乃厚道人也。”
這也不容袁紹不感動,他是曹操多年的榜一大哥,這兩年曹操丟了兗州大半地盤,沒他的糧食援助早就連軍隊都養不起了。
可即便這樣,曹操也沒想過要把兗州的茂才給袁譚這種事情。
哪怕他暗示了好幾次,曹操也當聽不懂,全無反應。
可劉備這邊,自己僅僅隻是順水推舟的支持了下他繼任徐州牧,就回饋了自己這麼大一個禮物,袁紹如何能不感歎劉備是個老實人?
“明公,劉玄德為人確實仁厚。”
辛評拱手誇獎道:“他不但知恩圖報,對待臣下也是極其禮遇。這次回來,還委托臣下帶回了贈送給明公的禮物,剛才評入州府時,已儘數送入了府庫,此是禮單,明公可試閱之。”
說完,辛評抽出一份帛書,讓近侍取走送予袁紹。
袁紹打開細看時,另有一人出言,微帶嘲諷道:“劉玄德如此禮遇先生,先生回來之後,卻要明公出兵攻打徐州,您就是如此回報劉玄德的嗎?”
說話之人乃是審配審正南,此人性格剛強直率,嫉惡如仇。
辛評如此行為,在他眼裡與恩將仇報的小人毫無二致,他如何能忍得了這等小人欺騙明公?
審配話音剛落,河北名士崔琰也開口補充道:“正南所言甚是,若是劉玄德乃是一小人,明公出兵南下,師出有名。可仲治先生又雲其人為君子,禮賢下士,敦厚百姓,知恩圖報,報恩明公,仲治先生此舉,恐有恩將仇報之嫌啊。”
麵對河北士人的圍攻,辛評卻是絲毫不懼。
更為奇怪的是,其他河南士人也不做聲響。
荀諶、陳琳等人不說話也就算了,畢竟他們平時就很低調。
許攸為人貪婪,又仗著和袁紹關係莫逆,於是一人成黨,一般不把其他人放眼裡。
可郭圖是辛評的摯友姻親、辛毗是辛評的同胞兄弟,這兩個人竟然也不聲援辛評,著實有些奇怪。
就在沮授、田豐有些疑惑的時候,郭圖這時竟然開口了:“辛仲治忠於明公,用於任事。此番言論,必有內因,諸君何必疑他。”
辛毗也附和道:“我兄前恭後倨,定有緣故,毗懇請明公垂詢之。”
此時,袁紹也已經看完了禮單,上麵的東西不多,卻各個價值連城,比如霜糖、雪鹽這兩樣東西,如今在河北地界也算很是有名,劉備竟然一口氣送了他好幾石,其中霜糖就有兩石之多,這讓袁紹相當高興。
心情好,況且他也覺得辛評另有原因,聽見辛毗話後,便主動垂詢道:“仲治,諸君皆疑汝恩將仇報,汝緣何不自辨乎?”
辛評卻是朝著袁紹彎腰拜服,起身後卻道:“明公,評此番,的確是恩將仇報。”
這話一出,滿堂皆驚,不知道辛評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恩將仇報這種事情,對於一個名士的聲望可是毀滅性的打擊,一旦坐視了,辛評以後的仕途可就全完蛋了。
袁紹心中驚訝,知道辛評必有後續,於是以目視之。
卻發現辛評一臉正色,侃侃而道:“評乃是明公之臣,首要是忠於明公。劉玄德確是仁厚之人,待臣也很是禮遇,可此番恩遇,乃是為主公而給,若是臣記情於外人,因而為其說話,此非忠明公也!”
袁紹心中一震,河北派的名士們足智多謀,反應迅速的,如沮授,田豐等人,心叫不好,隱隱感覺到自己等人是中計了。
可辛評的表現還沒完,隻看他繼續說道:“正因為劉使君能禮賢下士,敦厚百姓,徐州恢複速度之快,讓臣咋舌,生出了警惕之心。劉徐州如今能與明公親善,自可為明公之臂助,可若是其另有野心,豈不會成明公之勁敵?”
“是故,臣懇請明公發兵南下,席卷青徐。”
“是以扼可能之敵於萌芽之中也。”
袁紹聽罷,緩緩點頭,歎息道:“仲治乃長遠之士也。”
河北派名士之間目光遊移,卻見審配起身反對道:“明公,辛仲治大言欺人也。”
“如今我軍新敗易京,損失極重。辛評卻要明公放下公孫瓚不管,南下討伐劉備。這豈非將劉備逼去公孫瓚之陣營乎?若是如此,那去年我們又何必支持劉備接任徐州?”
“況且劉玄德接任徐州之後,對我州素來親近,並無矛盾。如今青州也已劃分,我州占四郡,而彼隻求北海、東萊,又以此二地為緩衝,此誠仁厚君子也。”
審配大聲道:“興無名之師攻仁義之人,此非忠誠之言也。”
沮授、田豐對視一眼,審正南雖性急少謀,可有些話還真就隻有他適合講。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