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劉封卻是趕忙安慰道“文遠將軍何出此言。汝此乃查遺補缺,自是有功無過,還望將軍日後依舊能夠多發見解,好助我一臂之力。”
張遼心中一暖,劉封這等做派,對自己可謂是尊敬有加,很是竊喜。
潘璋在一旁看的有些羨慕,心裡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該讀點書了。
接著,周瑜開口進諫“將軍,如今合肥已為我所據,九江已穩,可進窺廬江。以我之見,可請大將軍分一路兵馬自然平輿出發,走潁水繼續南下,過新蔡,直抵蓼縣。如此,廬江北部必望風而降。”
劉曄讚同道“公瑾此計甚為高明,廬江郡總共不過十四縣,如此一來,足以讓北部、中部八個縣邑震動。”
“可!”
劉封從善如流,關羽此時正駐紮在平輿,正好請他順潁水南下即可。
“二叔此時正在平輿,我自然當飛書家父,請他傳令二叔南下,進抵蓼縣。”
劉封繼續問道“諸君,可還有其他建議。”
眼看著劉封從諫如流,在場眾人哪裡還能繼續忍耐,紛紛你一言我一語的建言起來。
其中有用的不多,讓人眼前一亮的計策更是無有,但氣氛卻是相當熱烈。
就連潘璋都提出建議,是否可以先增兵成德,合肥一線,還得了劉封一聲誇獎,高興得他喜笑顏開。
劉封這邊做出應對,請徐晃帶所部精騎南下,並且調雷薄、梅宇和陳蘭所部一同南下,分彆進駐成德和合肥,以此來增強承德和合肥的兵力,同時也能分撥使用。
除此以外,將徐盛所部和潘璋所部擴軍至六千,賈逵所部擴軍至四千,士卒皆從袁術軍俘虜中選取。
如此一來,可立刻消化袁軍六千人,還能增強自身力量。
剩下的就是聯係劉備,將江北的情況告知對方。
安排完諸事之後,眾將各自散去。
劉封卻是一個人獨坐在堂上,皺著眉頭沉思著。
劉勳桀驁不馴,圖謀自立,劉封是早有準備的。
畢竟彆人不知道這位有多膽大包天,他劉封還能不知道嗎?
也正是因此,劉封才給出了如此優渥的待遇,希望能夠說服對方。
不過現在看來,應該是失敗了。
失敗並不算什麼,沒有任何人能夠一直成功。
況且有些時候失敗了,反倒會因禍得福。
如今擺在劉封麵前的有兩條路。
一條是暫時放下廬江,劉勳所得的也隻能是南部的半個廬江,六到八座縣邑。而劉備軍的主要目標依舊是先定江東。
有著大義名分,劉備軍隻要一過江,必定能夠得到江東各地郡守士族豪強的熱烈歡迎。
畢竟孫家在江東口碑可是兩極分化的厲害,反對他的力量一直很強大。
如此一來,劉備就能夠先行把孫策給按死,獲得江東這片戰事較少,損失較輕的富庶之地。
這條路的優點是能夠先易後難,同時還能保持和劉表的貿易往來,繼續輸入大量的糧食。
這在江北旱情即將到來的時刻,是非常寶貴的收獲。
此外,在戰略上將會獲得極大的主動,可以先集中精力掃蕩江東,在全取了江東之後,又能調轉過頭對付劉勳,甚至連劉表也一起教訓了,反過來進入荊州也是大有可為。
但代價就是前期會讓劉表的觸角得以伸入江北,窺探江東,有可能衍生出不可預估的後續變化。
同時,也會因為劉備的退讓,從而降低劉備的威望,使得周圍勢力會產生輕視劉備的想法,這樣會增加受到挑釁,爭端,甚至是戰爭的概率。
第二條路就是先不著急過江了,索性集中兵力,打掉劉勳,把劉表的觸手給揍回去。
優點是能夠保證揚州的穩定性,豎立劉備的威望。
但缺點是會過早的驚醒周邊諸侯,提升他們對劉備威脅度的重視,同時很可能會斷絕和劉表的貿易往來,少了一個巨大的糧食進項,甚至還會陷入和對方的糾纏之中,損耗大量的軍力和糧食。
這兩條路決定了接下來劉備集團的大戰略,而且各有長短優劣,難以取舍。
因此,這件事劉封是不能獨斷專行的,必須要和劉備當麵麵談,最好還能儘量將陳登、荀攸、魯肅、劉曄、郭嘉,張昭、張紘等智謀之士召集起來一同商討。
很快,壽春的消息一路北上,送到了正準備啟程南下,前往壽春的劉備手中。
劉備接到文書後大為震驚,立刻請荀攸前來相商。
荀攸看完劉備的書信之後,當即建議劉備立刻飛書關羽,請關羽做好準備之後,按照計劃沿著潁水南下,入主蓼縣,先控製住廬江北部的縣邑。
這裡的縣邑高達六座,占了整個廬江近半的數量。
廬江總共有十四座縣邑,分布卻是極為有趣,像是一個南北放置的杠鈴。
北邊沿著淮河有六座縣邑,南邊沿著長江也有五座縣邑,而中間卻隻有灊縣和龍舒兩城,位於廬江郡的中部。
最後一座尋陽縣是徹底的孤懸於外,其實更靠近江夏郡。
隻是根據東漢地理法則,不得不劃分給了廬江郡,因此,硤石通道其實也是歸屬於了廬江。
按照劉封所說的計劃最少還是能夠拿下廬江北邊的六個縣,這幾乎就是半個廬江了。
荀攸隨後又建言道“大將軍,可留一部繼續鎮守汝陰,您卻得加速南下,進抵壽春了。”
劉備作為派係首領,其定海神針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還有劉封的存在,那還得加上無可替代四個字。
當他抵達壽春的時候,那就等於宣告了袁術的徹底覆滅,除了懷有異心的劉勳外,其他縣邑都會傾向於投降劉備。
在這種情況下,劉勳除非派兵進駐其他縣邑,否則他很難憑借自身的威望來控製那些縣邑。
畢竟這些縣邑的縣令、縣長,以及縣中的豪強都有自己的打算,憑啥為你劉勳的野心賣命?
當然,劉勳敢於這麼乾,那肯定是自覺得廬江境內是有他鐵杆存在的,他也有把握能控製住一些縣邑,否則一個光杆司令龜縮在舒城又能有什麼用。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越早抵達壽春,效果就越好,反之,劉勳就越能得利。
這就是荀攸為什麼第二件事就是勸說劉備儘快出發南下的原因。
現在階段,爭奪的就是時間。
劉備越早抵達壽春,劉勳這邊能爭取到的支援就越少。
劉備從善如流,決定留卓膺部坐鎮汝陰,鎮之以靜。而他自己則親率親衛部曲、劉辟、何曼、張彭以及橋蕤降兵南下,直達壽春。
劉備一方收到了消息,並且做出了反應。
而荊州劉表處,也收到了來自廬江的消息。
蔡瑁離開舒城後,立刻快馬加鞭趕往樅陽,隨後自樅陽港入大江,逆流而上,十二日後抵達襄陽。
在路過西陵時,他還給黃祖去了書信文書,這是出使劉勳之前劉表交給他的。
一旦劉勳願意改換門庭,即可立即讓黃祖出兵,以成事實。
當蔡瑁將劉勳願意投效荊州的消息告知劉表後,劉表大為高興。
彆看劉表跟個泰迪似的,四麵出擊,可實打實的戰果卻是一個沒有。
西邊的劉璋還弄成了死敵的關係,北邊的南陽遍地廢墟,隻有少數一些縣邑還有人口。
這也是荊州內部的士族豪強們越來越不支持劉表往外拓展的原因之一。
光看見你浪費錢糧,沒看見你撈到好處啊。
士族豪強們覺得劉表是在浪費錢糧,不思安定,劉表則覺得這些士族豪強都是井底之蛙,不思進取。
劉表開始嘗試擴大獨屬於自己的武力,比如劉表自己的親衛部曲,侄子劉磐、劉虎的部曲,襄北豪族文聘的部曲,外甥張允的部曲以及南陽豪族韓晞的部曲。
這些親族和親信的武力,直屬於劉表自己,也是這些年在荊州最大的成果之一。
彆看整個荊州七八萬軍卒,可實際上真正能讓劉表如臂指使的,也就是這一萬餘人的親信軍隊。
劉表一直想要擴充他們,可卻受到了荊州士族豪強們的一直反對。
拿我們的錢,擴你自己的軍隊,然後再來威脅我們交更多的錢。
你劉表是當我們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