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內瓦回美國的第四天,項南就率先推出了大型強子對撞機單頂生產中帶電的希格斯玻色子這篇論文。
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
希子是否存在,一直都是物理學的未解之謎。
如今,項南卻通過分析歐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所給的試驗數據,點出了希子真的存在。
這一消息,真不亞於石破天驚。
一時間,人人爭相訪問預印本網站,搶著下載項南的這篇論文。
都想看看,他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才斷定希子真的存在,而且還被研究中心觀測到了。
因為訪問的人實在是太多,導致預印本網站一度宕機。
這也是鮮少有的事情。
而當人們看完項南的這篇論文之後,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真知灼見。
他居然真的在浩如煙海的數據中,找到了希子存在的證據。
這實在是太厲害了。
要知道,此次alie試驗產生的數據多達12t之巨。要從這麼龐大的數據之中查找希子,難度不亞於大海撈針。
而項南卻能在四天時間內,就找到了希子的蹤跡,實在是厲害了。
隨後,項南的這篇論文就被業內頂級期刊高能物理雜誌收入。
而且,很快,外界的媒體就收到消息,並立刻將其報道了出來。
“史上最幸運的幸運兒,先發現宜居星球,再發現上帝粒子!比中樂透的概率還要小十萬倍。”
媒體報道注重娛樂性。鑒於項南先後發現宜居星球、上帝粒子,都是極小概率的事件,頗富傳奇色彩。
於是它們都把報道的重點集中在了項南身上,把發現上帝粒子的功勞全都歸給了他。倒是真正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在報道中隻是提了一筆而已,完全成了配搭。
也因此項南獨攬風光,一時間名聲大噪,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學術明星。
這也令加州理工學院的高層非常滿意。蓋博豪斯博士、賽博特校長都多次表揚他,而大學獎也已經內定他為得主。
更得意的是,學校還會大力推薦他競逐麥克阿瑟天才獎。
麥克阿瑟天才獎是美國跨領域的最高獎項之一,創立於一九,繼續令學界為之轟動。
“拉傑,你現在簡直是火力全開呀!”在餐廳吃飯時,霍華德羨慕的向項南道。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三篇重量級的論文。如此之高的產量,實在令人驚歎。
要知道,即便是像謝爾頓這樣的頂級學者,一年內發表三篇論文也已經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