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咱們要一起走進人體這個奇妙的大城堡,去探索一個超級重要但又有點神秘的地方——喉部。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啟這場充滿驚喜的冒險之旅!
首先,咱們來了解一下喉部在人體中的位置和基本情況。喉部就像是一個神奇的通道,位於頸前正中,在舌骨之下,上界是會厭上緣,下界是環狀軟骨下緣。成年人的喉大概在第3至5頸椎平麵,不過女性和兒童的位置會稍微高一些。
喉部可是由好多“零部件”組成的一個複雜而精巧的腔狀器官。它的前方有皮膚、皮下組織、筋膜和肌肉;兩側有甲狀腺上部、胸鎖乳突肌,還有深藏在後麵的重要血管神經;後方則是喉咽和頸椎。想象一下,喉部就像一個被重重保護的“小城堡”。
接下來,咱們來認識一下構成喉部支架的軟骨們,它們就像是城堡的支柱。
先說甲狀軟骨,這可是喉部最大的軟骨,由兩塊四邊形的甲狀軟骨板在頸前正中會合而成。它們會合的地方成角向前突出,就形成了喉結。男性的這個角度比較小,接近直角或者銳角,所以喉結很明顯;而女性呢,角度近似鈍角,喉結就不太突出啦。甲狀軟骨上緣正中還有個“v”形凹陷,叫做甲狀軟骨切跡,這在臨床上可是辨認頸前正中線的重要標誌呢。甲狀軟骨板後緣上、下分彆有甲狀軟骨上角和下角,下角內側麵與環狀軟骨後外側麵形成環甲關節,是不是很神奇?
再看看環狀軟骨,它位於甲狀軟骨之下,第一氣管環之上。前部比較窄,叫環狀軟骨弓;後部比較寬,是環狀軟骨板。環狀軟骨可是喉部唯一完整的環形軟骨,對於保持喉氣管的通暢特彆重要,如果它受傷了,常常會引起喉狹窄,就像城堡的關鍵通道被堵住了一樣。
會厭軟骨也很有趣,它位於喉的上部,形狀像一片葉子,有點卷曲,上麵有好多小孔,血管和神經從這裡穿過。軟骨下部比較細,叫會厭軟骨莖。成年人的會厭大多是圓形,兒童的兩側緣會向內卷曲,而且比較軟。會厭軟骨表麵覆蓋著黏膜,就構成了會厭。吞咽的時候,會厭會向下封閉喉入口,就像一個忠誠的衛士,防止食物進入喉腔。會厭還可以分為舌麵和喉麵,舌麵組織比較疏鬆,一旦發炎,就會腫脹得厲害。它的兩側黏膜和杓狀軟骨黏膜形成了杓會厭襞。
杓狀軟骨位於環狀軟骨板上外緣,左右各一個,形狀像三棱錐體,大部分喉內肌都起止於此。它的底部和環狀軟骨構成環杓關節,這個關節運動的時候,杓狀軟骨沿著環狀軟骨板上外緣滑動和旋轉,帶動聲帶內收或者外展。杓狀軟骨底部前端是聲帶突,係聲韌帶及甲杓肌的附著處;底部外側是肌突,環杓側肌附著在它的前外側,環杓後肌附著在它的後部。
還有小角軟骨,它在杓狀軟骨頂端的杓會厭襞中。楔狀軟骨則在小角軟骨之前外側的杓會厭襞的黏膜下。
喉部的韌帶和彈性膜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韌帶就像是連接各個軟骨和組織的“繩索”。甲狀舌骨膜是連接舌骨與甲狀軟骨上緣的薄膜,由彈性纖維組織構成。膜的中間和兩側部分增厚,分彆是甲狀舌骨中韌帶和甲狀舌骨側韌帶。有喉上神經內支及喉上動脈、靜脈從甲狀舌骨膜兩側穿過。環甲膜是環狀軟骨弓上緣與甲狀軟骨下緣之間的纖維韌帶組織,中央部分增厚,就是環甲中韌帶。
喉彈性膜呢,左右各有一個,被喉室分成上、下兩部。上部是方形膜,下部是彈性圓錐。方形膜在會厭軟骨外緣和小角軟骨、杓狀軟骨聲帶突之間,上下緣遊離,上緣構成杓會厭韌帶,下緣形成室韌帶,它們的表麵覆蓋黏膜,分彆是杓會厭皺襞和室帶。方形膜的外側麵被黏膜覆蓋,形成了梨狀窩內壁的上部。彈性圓錐前端附在甲狀軟骨交角線的內麵近中線處,後端附著在杓狀軟骨聲帶突下緣,前後附著處遊離緣邊緣增厚形成聲韌帶;向下附著在環狀軟骨的上緣中前部形成環甲膜,其中央部分增厚形成環甲中韌帶。
然後是喉肌,它們就像是喉部的“勞動力”,分為喉外肌和喉內肌兩組。
喉外肌把喉和周圍的結構連接起來,和喉的上下運動以及固定有關。喉外肌按照功能又分為升喉肌群和降喉肌群。升喉肌群裡有甲狀舌骨肌、下頜舌骨肌、二腹肌、莖突舌骨肌;降喉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肩胛舌骨肌、咽中縮肌和咽下縮肌。
喉內肌按照功能分成了5組。
聲帶外展肌裡的環杓後肌,從環狀軟骨背麵的淺凹出發,止於杓狀軟骨肌突的後部。它收縮的時候,能讓杓狀軟骨向外、稍向上,使聲帶外轉,兩側聲門後端分開,聲門就變大啦。
聲帶內收肌包括環杓側肌和杓肌。環杓側肌從同側環狀軟骨弓上緣開始,止於杓狀軟骨肌突的前外側。杓肌由橫行和斜行的肌纖維組成,也有人叫它杓橫肌和杓斜肌,杓肌附著在兩側杓狀軟骨上。環杓側肌和杓肌收縮時,聲帶就內收,聲門就閉合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