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大唐帝國這邊在戰爭還沒有結束就開始忙著處理內政和進行基礎建設了,這多少對還在戰爭狀態下的秦國有些不太尊重。
秦國上下此時此刻已經陷入到了一種末日的癲狂之中,他們瘋狂的增加邊境的兵力,喊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經典口號。
數不清的年輕人應召入伍,開始進行訓練。大唐帝國開始建設放緩了進攻的腳步,也同時給了秦國一點點喘息的時間。
贏鐸利用這個時間,再一次將自己的部隊提升到了400萬左右的水平,隻不過這一次他的部隊質量更差,隻剩下一點點保家衛國的所謂勇氣了。
現代戰爭僅僅有勇氣還是不行的,秦國必須要想辦法給這些新入伍的部隊提供足夠多的軍火,以便他們可以與唐軍作戰。
可秦國的戰爭機器就算開足了馬力,也隻能給這些士兵提供十年前的基本裝備。
沒錯,給這些士兵分發一支步槍,配上刺刀,提供一些子彈,加上一套軍裝,最多再給一頂鋼盔,他們就可以去前線送死了。
為了節約鋼鐵,大多數的部隊甚至連鐵鍬都沒有配全,鞋子甚至都不統一。這樣的部隊除了數量上看起來嚇人之外,其實並沒有什麼戰鬥力。
秦國方麵也知道這些問題,所以他們也在想儘辦法訓練這些士兵,希望他們可以在殘酷的戰爭中生存下來。
畢竟死了又要重新征召,再重新訓練,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題,隻是計算方法和對結果的取舍有區彆罷了。
用足夠多的時間訓練新兵,新兵就有可能在戰場上多存活幾個月,這相對來說就是在增加前線的兵力,新兵熬成了老兵,戰鬥力還有更大的加成。
反過來,隻是單純讓沒有充分訓練的新兵上戰場,他們就會以極快的速度被消耗,反過來就隻能征召更多的新兵參戰,新兵成為老兵的可能性也更低,戰鬥力提升就無從談起。
正常情況下確實是如此,可為什麼還是有人選擇不停的用新兵去前線作戰,進行一種惡性循環呢?因為時間!他們需要時間。
秦國就需要時間,儘管打了一輩子仗的贏鐸知道老兵才是戰鬥力,他當然也知道未經訓練的新兵其實並不好用,可他真的沒有時間了。
如果不讓新兵上戰場,他的防線可能一個月之內就會崩潰,所以他隻能老老實實的將沒有充分訓練的新兵填進前線,哪怕知道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
事實上不僅僅是新兵的訓練上,秦國正在陷入一種歇斯底裡的瘋狂,他們也在其他方麵開始進入一種絕望的末日模式。
孩童和婦女開始被要求進行一些簡單的巷戰訓練,年紀大一些的開始為軍隊進行簡單的服務。
他們要充當眼線,觀測大唐帝國的飛機,為後方城市提供早期的預警——畢竟秦國的雷達從開戰就沒有發揮什麼作用,所以隻能用最原始的辦法來進行對空警戒了。
另外,女人也開始大規模的進入工廠,填補大量年輕勞動力被征召入伍的空缺。她們被迫從事非常勞累的工作,甚至每天都要加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