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此言。
趙紫薇快氣炸了,吼道:“你癡心妄想!我看你是找死!來人啊,給我宰了他,碎屍萬段!”
見到李宣有恃無恐的樣子,當著這麼多人的麵調戲她不說,居然還妄圖娶她為妻,說什麼生十幾個小魏王?
何曾有人敢在公主殿下麵前,如何囂張無禮過?
氣急之下,趙紫薇似乎忘了某人的性命還在對方手裡攥著,三大集鎮的居民也還在山賊的控製下,便下令要宰了徐安。
一眾禁衛聽了,卻更顯猶豫。
如果說當李宣露出聖旨上的皇家徽記時,已經讓禁衛有所顧忌。
那麼在老太監確認聖旨是真的之後,眾禁衛就更加不敢妄動。
這可不能亂來啊。
公主雖大,但大不過皇帝,若聽從她的指令斬了李宣。從某種層麵上來說,那便是等同抗旨。
趙紫薇抗旨和禁衛抗旨,後果肯定不一樣。
禁衛有可能會被誅九族而亡,趙紫薇卻有可能被罵兩句而已。
那麼,隻要不是個蠢貨或許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一名禁衛首領聽了,排眾而出,為難之色,道:“啟稟殿下,那是陛下的聖旨啊。雖是十年前下的,但此人說的也沒錯啊若貿然動他,陛下怪罪下來”
趙紫薇怒視著那人,兩眼冒火,剛想發飆。
李宣卻已笑道:“看來娘子這是不打算認賬?”
趙紫薇狂怒:“認什麼賬?誰是你家娘子?休要繼續妄言,本宮親自宰了你!”
禁衛忌憚聖旨,不敢動手。
她卻不怕,從身旁一人的手中搶過刀後,就要衝過來。
她要宰了這個胡言亂語,妄圖輕薄,對她無禮的山賊!
李宣卻不緊不慢,笑意吟吟道:“好啊,你來!你既不願認你老爹十年前的賬,也說不是我家娘子,那就好辦了。我好像也不必再顧忌了,但某人得和我一樣遭殃”
他淡定之色,本在威脅,說話的語氣中卻讓人聽不出沒有半分威脅的意味。
說完後,還擺了擺衣袖,一副“任卿采摘”的模樣。
令趙紫薇前衝的動作不由一止,愕然道:“你無恥狗賊!”
三大集鎮的居民,少說也得有上千人。
有千名人質在手,官府要想殺人剿匪,怕也得掂量掂量影響。
縱然百姓的性命卑賤,趙紫薇不願受人威脅,卻也不能不顧趙義匡的安危。
要知道,當今皇帝已經七老八十,雖說後宮佳麗三千,但怕是有心無力,再難生出另外的皇子來。
趙義匡若死,相當於皇室嫡係斷了香火,所造成的影響絕非趙紫薇可以承受。
三大集鎮的人她可以不顧,但趙太子她卻不能不理。
“你到底想怎樣?你若是個男子漢,就彆耍什麼手段,放了人質,與本宮真刀真槍戰一樣!即便輸了,本官倒也敬你半分,如今以百姓為質,豈是君子所為?”
趙紫薇怒不可遏,冷聲斥道。
這時候,她終於是明白了昨夜的那一場“煙花燦爛”,其實並不隻是山賊的集結令那麼簡單。
山賊集結不假,妄圖舉事也是真的,但並非要與官軍決一死戰,誓死營救李宣,而是聲東西擊,暗度陳倉。
三支響箭代表的意義便是,李大當家要啟用兩年前布下的計劃,決定要與官府達成招安協議,從而進行某種更深層次的籌謀。
秋神山全軍集結,鬨出了極大的動靜,官府得知後必會在山寨和州府兩地嚴密布控,以應對山賊的有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
而同時官府也知道,山賊雖然集結,但若他們固守山中不出,大軍也無法奈何得了他們。
站在朝廷的角度,要想徹底剿匪,就必須先讓山賊順利下山,趁他們傾巢出動,山寨防備空虛之時,先斷其後路,占領秋神山大寨,令眾匪再無天險可依靠。
因此,秋神山匪眾一旦出山,官府的第一個動作肯定不是狙擊阻截,而是趁虛而入,攻占大寨。
隻是,官兵要是這麼做了,就正中山賊的下懷。
令趙紫薇等一眾官軍首腦難以料到的是,山賊下山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營救李宣,而是要進攻村鎮,為李宣的“招安”爭取籌碼。
在前往州府的過程中,數千山賊突然改道,分三路襲擊了三個城鎮,挾持人質上千。
官軍為了全力應對山賊的行動,早就將各大城鎮的駐軍調往州府和秋神山腹地,各大城鎮的防衛極其薄弱,一擊即潰。
即便官軍後來警覺,揮兵來援,也已晚了。
隱於州府的山賊暗樁也會伺機而動,如法炮製,攻占一處人員密集的場所,挾持人質當作與官府談判的底牌。
稍微有點“意外”的是,趙太子頑劣,公然踏足乘風樓找藝伎,被趙紫薇追趕那一茬,實際上已經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公孫燭和納蘭玥順勢而為,在應霓裳的情報支持下,全力攻入行宮,帶走了趙義匡這個紈絝太子。
倒是讓山賊有了意外之喜,綁架一國太子,豈非比挾持普通百姓更具威懾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