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卻謙遜彎腰道:“二位過譽了,小生不敢擔此讚賞。隻是聊表拙見,孤陋寡聞罷了。”
鄭南哈哈大笑,“小友不必謙虛,若此番見解仍是拙見,那要怎樣才算高才?”
說著,竟悄然轉頭,若有深意地朝趙紫薇點了點頭。
似在暗示自己的態度,眼前這位“李驚才”不單可堪為人師,亦有入仕為官的潛力。
趙紫薇會意,卻沒有立即表態,轉而微笑道:“李公子所言,果然見識不凡,眼光獨到。從我西楚天朝的利益和目前需求出發,此四項策略若得以實施,於我百利而無害。”
“但此為對外,本宮仍想聽聽公子對內的看法,不知可否提點?”
李宣像是早就料到她會繼續問,畢竟互市策略隻是解決了對外的問題,對內萬民的安撫也同樣重要。
要想在這位手下拿到兵權,憑此顯然還不夠。
便笑了笑,回道:“公主若想聽小生的愚見,又有何不可?”
“四國通商互市,解決的是燃眉之急與長遠布局。邦國要想真正強大,仍需與時俱進,全麵發展!對內,務必重農重商,把自家的飯碗端牢了!首先,就要廢除一些不合理的製度和陋習!”
趙紫薇道:“比如說是何種陋習與製度?”
李宣伸出一根手指,道:“第一,就是佃戶製度!第二,便是嚴禁土地買賣!公主身居高位,可能不了解什麼是佃戶,佃戶的實際生活境況是怎樣。但小生寒門出身,卻是非常了解。”
“在現有的土地製度下,土地可以隨意買賣,這就造成了有錢人大量購入土地囤積,雇傭佃戶勞作,坐享其成的情況。而一個佃戶,因為沒有自家田地,隻能去租種地主家的田產。但當中涉及了太多苛捐雜稅和剝削,佃戶辛苦一年到頭,有近六成的糧食被地主拿走不說,還要支付高昂的人丁稅,服徭役,更要麵臨每年上漲的佃租壓力。”
“可以說除去自家吃食之外,佃戶一年到頭都在白乾活,都在溫飽線上不斷徘徊,大部分利益都進了無良地主的口袋。生活長久如此,便會積生民怨,導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況。百姓農耕無法果腹,那誰還願意乾?”
“而無人農耕,各個都想坐享其成,還怎麼吃飽飯?因此,小生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來自資源分配的不平衡,貧富差距的過大,衍生了各種民怨動亂。解決之法,便是要廢除佃戶製度,鼓勵百姓開墾田地,並自行持有,且嚴禁買賣。”
“隻有讓百姓有自己的田地,自己當家做主,生活有盼頭,手有餘糧,他們才有勤奮的動力和積極性。自古民富則國強,民衰則國弱,這道理自不必多說。百姓有了積極性,國內生產便可快速恢複,朝廷稅收也會殷實。”
“但在此之前,仍需減稅減賦,讓廣大百姓有喘息的機會。同時,也要幫扶商賈的發展,維護市場的正當競爭和秩序。西楚版圖雖大,但卻也無法保證每個人都能有屬於自己的田地,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農耕。”
“這時候,就需要各行各業協同發展,百花齊放,各施所長。善於農耕者,那就給他們田地。善於經商者,就給他們幫扶。文不成武不就,隻懂打工掙錢者,也不能放棄。而自古往今,支持商賈發展,都是解決就業率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一個合規經營的大商賈,可隨時解決一個郡縣,乃至一個州府的就業問題,不容忽視。百姓們個個有工作,個個有錢花,吃飽穿暖,也就不會惹是生非。因此,公主殿下要想強經濟,就務必先扶持民眾,重商賈發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關鍵一環。要想達成富國強民的目標,除了需要恰到好處的策略,與萬眾的凝集力之外,仍需一個完善的管理法度!皇權至上,但也仍需依法治國,以法為先!若無嚴苛法度,則萬事不圓。”
“不過,要做到這些實非容易,定會得罪諸多權貴,就看公主有無魄力了。”
趙紫薇二人聽了,再次露出震驚的神情,難以置信地望著李宣。
不可否認的是,李宣的這番見解,儼然超出了他這個年紀該有的認知和體會,以至於令麵前二人極為震撼。
屏風後的趙徹君臣,更是一度想現身相見,但最終還是忍住。
半分鐘後。
趙紫薇這才開口道:“聽李公子一席話,令本宮勝讀十年聖賢書,受益良多。公子之才,可為肱骨。朝廷若能有多一些你這樣的人才加入,我西楚必定國富民強,千秋萬世。公子可願受本宮舉薦,入仕為官?”
李宣仍是一副謙遜的樣子,“回殿下,這個問題小生已經說過了。若有兵權,能任武官,便會考慮。”
“好!”
趙紫薇一喜,而後來回踱了兩步,似在思考,回身時正襟道:“那本宮便以監國公主之權,引薦你擔任戶部員外郎一職,司職管轄五州民生財政事宜。”
按照西楚六部的架構,戶部設尚書一人,下有三大侍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