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位儒生對胡商帶來的精美琉璃製品興趣濃厚。
胡商興致勃勃介紹琉璃製作工藝,稱其在西域需經多道複雜工序,高溫燒製方能成器。
儒生們聽得頻頻點頭,對異域工藝精巧讚歎不絕。
在另一邊,蘇瑤帶著幾位高僧與外國傳教士進行宗教文化探討。
起初,雙方各持己見,氣氛稍顯緊張。
高僧們強調佛教慈悲為懷與因果輪回,傳教士們則宣揚上帝救贖與博愛。
蘇瑤輕聲道:“諸位莫要爭執,世間宗教雖教義有彆,但皆勸人向善。如這園林中的繁花,雖品種各異,然皆為美化世間而存。”
眾人聽後,陷入沉思。
一位傳教士率先開口,講述西方宗教中的慈善事跡。
高僧們亦分享佛教寺廟救濟災民、施醫贈藥故事。
雙方漸覺彼此共通之處,交流愈發深入。
然而,正當眾人以為矛盾將緩之際,意外突生。
一位極端儒家弟子猛地站起,大聲斥責外來文化為異端,稱其會蠱惑人心,破壞大唐傳統根基。
此言一出,原本和諧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胡商們麵露不悅,傳教士們紛紛抗議。
林羽急忙上前製止,嚴正道:“兄台此言差矣。大唐文化之強,在於包容與理解。若一味排斥,豈不違背大唐開放胸懷?”
但那儒家弟子卻梗著脖子,不肯罷休。
此時,人群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站出,他乃儒家學派泰鬥,眾人皆對其敬重有加。
他緩緩道:“吾觀今日之會,深感文化交流之益。儒家雖為大唐正統,但亦不可閉目塞聽。外來文化如新風,可使大唐文化更繁茂。然吾亦理解此弟子之擔憂,畢竟傳統不可輕易丟棄。”
老學者之話如同一陣春風,吹散緊張氣氛。
眾人紛紛點頭,深表讚同。
林羽趁機提議,以今日之會為契機,成立文化交流常設機構,定期舉辦活動,使文化交流更有序深入。
眾人皆表支持,蘇瑤迅速安排人員籌備相關事宜。
幾日後,文化交流機構正式掛牌成立。
首場公開討論聚焦於大唐服飾文化與西域服飾風格融合。
會場內座無虛席,各方人士踴躍發言。
一位年輕裁縫展示其設計的融合大唐與西域特色服飾,既有大唐服飾端莊大氣,又有西域服飾獨特裝飾,引得眾人嘖嘖稱讚。
但也有傳統服飾工匠提出質疑,擔憂此融合會破壞大唐服飾傳統韻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