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作出對鄭凱的死刑判決之後,確定執行死刑的具體時間這件事瞬間成為了重中之重。負責此事的官員們猶如被無形的壓力緊裹,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萬分的籌備工作之中。他們圍坐在一間光線略顯昏暗、氣氛壓抑的屋子裡,屋內的空氣仿佛都凝結著緊張與嚴肅。斑駁的牆壁上,幾幅陳舊的字畫在陰影中顯得模糊不清。
其中一位官員眉頭緊蹙,手中那本曆書已然被他反複翻閱得邊角起皺,他那修長的手指沿著曆書上密密麻麻、晦澀難懂的文字緩緩移動:“今年秋冬,這幾個日子或許可行,但還需綜合其他因素再做定奪。”他的聲音微微顫抖,透露出一絲猶豫和謹慎,仿佛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千鈞之重。他的額頭布滿細密的汗珠,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著。
眾人圍坐在一起,瞬間展開了一場熱烈且激烈的討論。另一位官員表情肅穆如石,聲音低沉而有力:“不可隻看曆書,還需考慮民情。若在農忙之時行刑,恐引起民眾不滿。”他的話語如同重錘落地,讓在場的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臉上儘是凝重之色。他緊握著拳頭,關節泛白。
“再者,天氣因素也不可忽視。若遇暴雨或大風,不僅會讓行刑過程變得艱難,更可能破壞整個儀式的莊重。”又一位官員補充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憂慮,額頭上的皺紋似乎也更深了幾分。他的胡須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不安。
經過長時間的激烈商討和反複權衡,他們終於初步選定了幾個可能的日期。這些日期被他們小心翼翼地書寫在奏折上,仿佛那不是簡單的日期,而是關乎生死與正義的密碼。隨後,他們懷揣著忐忑與敬畏,將奏折呈遞給皇帝。
皇帝坐在禦書房中,溫暖的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斑駁地灑在他的桌案上。他神色專注而凝重,認真地聽取著官員們的彙報,微微眯起的眼睛裡閃爍著思索的光芒,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篤篤”聲,神色凝重:“這幾個日子,朕需再斟酌一番。”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威嚴,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深知這一決定不僅關乎法律的威嚴,更是關係到民心的向背,任何一絲疏忽都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皇帝的龍袍上繡著的金龍在光影中若隱若現。
在皇帝反複思量的那些日子裡,朝廷上下都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又期待交織的奇特氛圍。官員們在處理日常繁重的政務時,也時不時地會想起鄭凱的案子。在朝堂的間歇,或是在退朝後的小徑上,他們會忍不住小聲議論幾句。
而在那陰暗潮濕、彌漫著腐臭氣味的牢房中,鄭凱得知了自己即將被處死的消息,整個人瞬間如遭雷擊,徹底崩潰。他像是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癱坐在牢房的角落裡,眼神空洞得如同無底的深淵,嘴裡不停地喃喃自語:“立冬之後……一切都要結束了……”他的頭發如亂草般蓬亂,麵容憔悴得如同枯木,往日那囂張跋扈的氣焰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無儘的恐懼和絕望。那恐懼如影隨形,讓他夜不能寐;那絕望如冰冷的鐵鏈,緊緊鎖住他的靈魂。他的衣服破爛不堪,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與此同時,民間對於這一判決和行刑日期也有著各種或激烈或深沉的議論。在熱鬨喧囂的街市上,一位滿臉滄桑的老者在街頭與人交談,他不住地搖頭歎息:“作惡多端,終有此報,隻盼這日子一到,能還世間一個公道。”旁邊的人們紛紛附和,有人咬牙切齒,有人眼中含淚。老者的眼睛渾濁,眼角布滿了魚尾紋。
一位年輕氣盛的小夥子則握緊拳頭,憤憤不平:“隻願今後再無此類惡人,讓百姓得以安寧。”他的聲音充滿了憤怒與期待,人們對正義的渴望如同燃燒的火焰,在這些話語中表露得淋漓儘致。小夥子的臉龐因激動而漲得通紅。
經過多日的深思熟慮,皇帝終於在一個寂靜的清晨,確定了鄭凱的死刑執行日期。
(皇帝鄭重地說道,聲音沉穩有力,仿佛每一個字都能穿透雲霄):“就定在立冬之後的第三天,此時天地漸寒,正合刑殺之律,亦不會妨礙農事。”皇帝的聲音猶如一道驚天的驚雷,瞬間傳遍了整個宮廷的每一個角落。
消息如疾風般傳出,朝廷上下皆為之震動。官員們有的長舒一口氣,仿佛心頭的巨石終於落下,覺得正義即將得到伸張;有的則暗自感慨,生命的終結竟是如此殘酷,不禁心生憐憫。
鄭凱在獄中聽到這個確切的日期後,更是心如死灰。他整日蜷縮在牢房的角落裡,時而像個孩子般哭泣,時而又歇斯底裡地咒罵,精神幾近失常。他的手指摳著牆角,鮮血染紅了指尖。
與此同時,民間也如同沸騰的熱鍋一般熱鬨起來。
(一位在田間勞作的農夫直起腰,用粗糙的手背擦去額頭的汗水,對身旁同樣疲憊的同伴說):“終於定了日子,看那惡賊還能囂張幾時!”(同伴放下手中的鋤頭,擦了擦汗,應道):“就是,老天有眼,讓他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正義的堅信和對未來的期許。農夫的肩膀上搭著一塊破舊的毛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